Wednesday, July 04, 2007

活潑有效的信心 (路 5)「信心的神蹟系列之一」

活力有效的信心 (路加福音5:17-26)
作者:葉福成
整理:范繼宗

信心在21世紀仍然是活潑有效的。科學、技術和理性並沒有抹煞信心。沒有信心,生命就像是陰暗、沒有窗戶,或是無人居住的房子。沒有信心的人就像活在黑暗裡,他們的前途黯淡無光,只有陰沉和絕望。沒有信心的人就像行屍走肉,沒有靈魂、沒有氣息,彷彿不存在一樣。有信心的人每天都感受到它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所發揮的作用。缺乏信心,就像在薄冰上打曲棍球,在滑溜的繩子上走單索,或是提心吊膽地搭乘飛機。

歷世歷代的人都非常看重信心的重要性。護教士奧古斯汀說:「信心乃是相信你所沒有看見的;而信心的回報,就是看見你所相信的。」哲學家帕斯卡提議說:「信心與證據有別;後者是人類的,前者是天賜的。」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說:「信心是在你尚未看見樓梯時就踏出第一步。」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彭柯麗 (Corrie ten Boom) 說:「信心就像濃霧中的雷達一樣 -- 能察覺肉眼不能看見到的實據。」教育家杜伯樂 (Elton Trueblood) 觀察到:「信心不是沒有證據的信念,而是毫無保留的相信。」

在路加福音五章中,耶穌醫治癱子是一個獨特的記載,提到不少在聖經裡「第一次」發生的事情:癱子和他的朋友們在法利賽人和教法師面前的胡鬧事件,乃是聖經第一次對耶穌表達「信心」的記載;此外,法利賽人和耶穌第一次直接的會面和對質,並且也是首次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從加利利各鄉村和猶大並耶路撒冷來到迦百農這個城鎮 (路4:31,5:17)。真是好一個開場!好一個聚會!好一群觀眾!

福音書第一次所展示的信心是牽涉團隊的冒險,一人的勇氣以及眾人的見證機會。耶穌很欣賞這四位朋友 (可2:3) 的決心,祂也看見癱子的勇氣,並且向好奇的群眾提供赦罪的信息。

信心是個人的經歷,但並非單靠個人的努力
17有一天耶穌教訓人,有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在旁邊坐著,他們是從加利利各鄉村和猶太並耶路撒冷來的。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他能醫治病人。18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要抬進去放在耶穌面前,19卻因人多,尋不出法子抬進去,就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正在耶穌面前。20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五17-20)

一個出外人有一回在荒郊野外不小心把自己的車子陷在溝渠裡。所幸一個當地的農夫趕著他那匹叫做「伙伴」的壯馬來替陌生客解圍。

農夫將繩索套住車子與馬,然後吆喝道:「拉呀!『寶貝』,拉呀!」但伙伴一動也不動。農夫接著又大聲喊道:「拉呀!『大塊頭』,拉呀!」伙伴依然不動。農夫再用命令的語氣說:「拉!『大哥』,你給我拉!」伙伴依舊絲毫未動。最後農夫冷靜地說:「拉吧!,『伙伴』,拉吧!」果然伙伴一下子就將車子拖出溝渠。

這個出外人又感激又好奇,他問那個農夫為什麼故意連續三次用錯的名字叫他的馬?農夫回答道:「喔!『伙伴』瞎了,如果讓牠以為只有牠在拉,牠才不會賣力哩!」
癱子有需要,而他的四個朋友有行動。他們圍繞並且支持和舉起他們的癱子朋友。如果聖經裡最佳的二人組是約書亞和迦勒、最堅強的三人組是烈火窯中的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那麼,最忠心的四位必定是這屋頂四友了。

有人說的好:「知己就是瞭解真實的你,知道你的經歷,又照單完全接納你,還能溫柔地為你打氣加油的人。」真正的知心朋友能陪伴我們渡過生命中的風風雨雨、起起伏伏,富貴或貧窮。汽車界名人李‧艾科卡(Lee Iacocca)有一次緬懷父親的忠告說:「我的父親從前總是告訴我:『一個人一生只要有五個知心的朋友,那他一輩子就算沒白活了。』」

這四位朋友遇到很大的難題。為了要幫他們的朋友接近耶穌,他們得爬上爬下,還鑿穿了屋頂。他們掀起屋瓦,挖開屋頂,將他們的朋友放在褥子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從天花板上垂下去直到耶穌面前。這個不良於行的人所表現的堅持,以及他那四位忠心朋友的無私忘我、跨越群眾的障礙、挑戰地心引力,還有細心呵護同伴的行動深深感動了耶穌。

耶穌很讚賞那四人組所表現出來的堅決精神和足智多謀的友誼。最重要的是,耶穌被他們的信心所感動。四位朋友的信心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不僅是路加記錄了這件事,馬太和馬可也記載了同一事件。他們的信心絕對不下於癱子的信心。路加福音五章20節,馬太福音九章2節,馬可福音二3都說到耶穌稱讚「他們的信心」-- 包括癱子和他的朋友的信心。畢竟,他們和癱子是一伙的 -- 挖開屋頂把病人交托給耶穌。這四位勇敢、聰明而且忠心的朋友無視於法利賽人和教法師的在場,克服群眾擠擁的環境,吸引了耶穌的注意並且得到祂對癱子的協助。即使沒有得到群眾的幫助,他們也沒有灰心、喪志或是驚訝。他們的辭彙中從來沒有此路不通、失敗或是作白工的字眼。這四個屋頂朋友從來沒有狀況失控、熱情消退、束手無策、或是被打敗的心思意念。

信心是必須承擔個人風險,並非風平浪靜
21教法師和法利賽人就議論說:「這說僭妄話的是誰?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22耶穌知道他們所議論的,就說:「你們心裡議論的是甚麼呢?23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24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路5:21-24)

信心不會在保護傘底下產生,也不能在隱退的環境中被檢驗,更不會在安樂窩中展現出來!真正的信心是面臨充滿敵意、不友善的眼神,和惡意批評的環境下產生的。障礙、反對和掙扎是意料當中會發生的事情。

癱子和他朋友們的信心藉著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受到了嚴格的考驗。法利賽人和教法師來的目的,是響應耶穌在會應路加福音第四章的話語和活動而來。那裡記載了耶穌傳道以來,第一次在安息日進入猶太人會堂,祂讀了以賽亞書中關於彌賽亞將要來的應許,並且宣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 神悅納人的禧年。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四18-21) 在場的宗教領袖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路4:28)-- 這是這個字的原文第一次出現在新約裡,也是在福音書中唯一一次的記載。會堂裡的人就將耶穌逐出城鎮,把祂趕到懸崖邊,想要將祂推下去(路4:28-29)。他們對耶穌最不滿的,乃是祂不遵守律法並且打破傳統在安息日醫治病人。

一個正統派的猶太教信徒不會在安息日工作、開車或是接聽電話。事實上,他不會、也不能在上床睡覺前吹熄蠟燭或是關燈,即便是房子失火了,他也不能去滅火。

約瑟‧利伯曼 (Joseph Lieberman),這個信奉正統猶太教的康乃狄克州參議員,也是2000年總統大選中的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曾經在週五晚上開會太晚而無法回家,原因是操作器械會干犯安息日,所以他必須選擇走四英哩路回家或睡在他辦公室裡的小沙發上。所幸同儕艾‧高爾 (Al Gore) 參議員招待利伯曼住在他國會大廈對面的公寓,這才替利伯曼解了圍,不過即使如此,高爾在他們進入公寓時還得替利伯曼開燈關燈,因為從週五太陽下山起到週六太陽下山為止,這個動作對利伯曼而言也是一項信仰上的禁令。(USA Today 8/8/00 “Who is Joe Lieberman?” http://www.usatoday.com/news/conv/149.htm)

在2000年總統大選選情緊繃之際,查理‧羅斯 (Charlie Rose) 劇場 (12/8/00) 揭露了利伯曼整天開著電視,要知道佛羅里達州高等法院是否下令第二次重算選票的消息,原因不外乎利伯曼不願因為打開電視而落得干犯安息日。同一天晚上,泰德‧科普(Ted Koppel)也報導說,參議員約瑟‧利伯曼準備在猶太人的安息日從他在喬治城的家走路到當時副總統艾‧高爾的官邸,以便萬一當法庭拒絕重新驗票時,可以對新聞媒體發表承認競選失敗的演說。
http://abcnews.go.com/onair/nightline/transcripts/nl001208_trans.html

在路加福音和新約聖經第二次記載的安息日事件中,耶穌實踐了關於祂的事工的諾言。祂醫治病人,包括被污鬼的精氣附著的人(路4:33)、西門岳母的熱病(路4:38),以及各式各樣的病人(路4:40)。

當法利賽人和教法師風聞耶穌在迦百農的所做所為,自然而然便在接下來的安息日從各處來找耶穌(路5:17)。當這些宗教領袖到了城裡,那裡的百姓知道自己的處境,就退縮了,不敢再去找耶穌醫病。過去他們都會找耶穌醫病,就像彼得的岳母得熱病時所做的一樣 (路4:38),他們把病人帶來看耶穌(路4:40),或者像那個長大痲瘋的人一樣地懇求耶穌 (路5:12)。然而,當法利賽人和教法師來到時,連魔鬼也躲得遠遠地 (路4:41),眾人害怕被他們當作跟這個破壞安息日律法的耶穌是一伙的。馬太.亨利說,那些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像旁觀者、檢查員和間諜一樣,在一旁隨時要挑毛病羞辱人或抓控訴人的把柄」。

然而,這四個人為了他們的朋友的緣故,願意冒著觸犯宗教領袖的危險。他們同舟共濟,堅持不讓步,不放棄他們的目標,並且在那些觀望、等待和懷疑的法利賽人與教法師的眼前挺身而出。使這四人組與癱子的信心如此突顯的原因,正是他們的執著,他們不管有誰阻擋他們前面的去路,有誰在場,或者有誰與他們認同。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從加利利各鄉鎮,以及猶大地和耶路撒冷下來,像蒼蠅一樣追著耶穌,因為祂在安息日在拿撒勒發表了彌賽亞宣言(路4:16),以及接下來迦百農的所做所為(路4:31)。然而,他們五位的信心遇到嚴厲的考驗、被公開檢驗並且被點名時,卻顯得奇大無比!

信心是個人的勝利,但不是個人的隱私
25那人當眾人面前立刻起來,拿著他所躺臥的褥子回家去,歸榮耀與 神。26眾人都驚奇、也歸榮耀與 神,並且滿心懼怕,說:「我們今日看見非常的事了。」(路五25-26)

有一位女士想要用最划算的價格買一條純種的狗。她在本地報紙看到一個廣告:「純種警犬,只賣25美元」,便認為這是個好價錢,於是請飼主送貨到家。隔天她看見一輛貨車開到她家門口,然後送貨員留下一隻骨瘦如柴,滿身疥癬的狗。

她很生氣地打電話給發廣告的人,問他:「你憑什麼叫這條難看而骯髒的雜種狗是一隻『純種的警犬』?」那人回答說:「女士,妳不要被牠的外表給欺騙了,牠是一隻密使狗!」

信心不能被面紗或面罩遮蔽,也不能暗中執行、三緘其口或是昧著良心。耶穌挑戰癱子,吩咐他站起來、拿他的褥子回家去;讓他在凝視的群眾面前沒有選擇保持中立的餘地,也沒有後退或是不動的機會;讓癱子有機會即使退縮,對耶穌沒有任何表示,也仍然可以得到醫治。然而,無論耶穌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或發出什麼命令,癱子決定拿起褥子的動作仍然是他個人的抉擇,是他被考驗和決定性的時刻。直到現在,除了醫治「極多的人」之外(路5:15),耶穌都是藉著按手的方式醫治:彼得的岳母 (太8:15)、那位被帶到耶穌面前的人 (路4:40) 和長了大痲瘋的人(路5:13)。然而,癱子卻沒有這樣的優待!但耶穌很公平,別人也沒有機會在法利賽人面前做出決定。任何尋求醫治或者神蹟的人,都必須展現信心、挺身而出、表達立場。

耶穌對癱子的要求並非只是消極地接受祂的好處,或是被動地領受神的恩惠。祂命令癱子拿起他的褥子回家去。在法利賽人前面聽從耶穌的吩咐是一件非常大膽而危險的考驗。癱子在精神上、心智上或情緒上是否能夠堅決地抵擋法利賽人的迫害和質問?觸犯法利賽人只會使他們落在罪魁的黑名單上,正如約翰福音第九章的瞎子所遭遇的後果。任何人只要跟耶穌扯上關係,都會成為法利賽人對付的目標,就像他們用質疑 (約9:26)、羞辱 (約9:29) 與排斥 (約9:35) 毫無憐憫地對付那個瞎子一樣。相對於群眾的不信,癱子展現出堅決,固執和單純的信心。癱子的身體雖然不能動,但是他的頭腦,意志和信心卻靈活得很。他證明自己不是植物、寄生蟲、懦夫,也不是受害者、普通的癱子,或受氣包。癱子拒絕做討好群眾的事,也不願做個隱匿的信徒或無名的追求者。他不僅不願意等眾人離開,也沒有在公眾之前拖延時間或猶豫不決,他在法利賽人和教法師的眼前撿起他的褥子。他做決定的時機真的是關鍵時刻!

更令法利賽人頭痛和驚慌的是,癱子並不是安靜地離開。他大張旗鼓,吸引眾人的注意,搞得現場鬧轟轟的。癱子並不害怕威脅,也不願意沈默地離開。他拉高他的嗓子讚美神,歸榮耀與神,眾人也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他們被癱子吸引住,仔細聆聽癱子所說的內容。之後,他們不斷地談論癱子和他疾病的痊癒,辯論耶穌是誰和祂所說的話語;法利賽人對癱子的大膽很不高興,也不喜歡群眾的激情,更不滿耶穌所說的話。癱子的被醫治引起了一個新話題:誰有赦罪的權柄?

赦罪是神的特權,是應許和供應給那些回轉歸向祂的人的 (尼9:17,但9:9,詩86:5)。耶穌宣稱赦免癱子和眾人的罪已經足於宣告祂的身分。唯有神能夠提供、帶來或宣告赦罪。甚至祭司也不能夠這麼做,他們必須遵照律法上有關赦罪的規矩去做。然而,癱子並不需要依賴祭司對律法的解釋或者開立健康證明書;他直接從耶穌聽到好消息,因為祂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保。

結論:人類最大的需要是罪的赦免,但是要知道什麼是饒恕並不容易,知道在哪裡能夠找到赦免更困難,然而最困難是,知道如何獲得饒恕。讚美神,耶穌來為著饒恕我們的罪。祂來了,好讓我們不必終生一直在追問、要求和尋找饒恕。耶穌不是要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而是人們靈命的需要;祂來的目的不是要醫治人們肉體一切的疾病,而是罪的疾病。人類生命中最大的殘障是缺欠信心,而不是身體上的障礙。人可以原諒人,但唯有神才能赦免人。耶穌來,使我們不再糊塗過日,不再被那惡者欺騙,也不再死在過犯罪惡中。你願意今天來神面前尋求祂,接受祂的赦免嗎?祂正等著赦免你我的罪,賜給你在耶穌基督裡嶄新的生命。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1_116468930622964214.html

我不敢當 (太 8)「信心的神蹟系列之二」

我不敢當 (馬太福音 8: 5-13)
作者:葉福成
整理:范繼宗

一個古老傳說講到一名修道士發現了一塊寶石 -- 事實上這是一顆非常貴重的寶石,然後他冷靜地把寶石放在他的袋子裡。不久之後他遇見一位旅客,這位旅客說他很飢餓,問修道士是否能夠分給他一些糧食。當修道士打開他袋子的時候,旅客看見那塊寶石,就很衝動地問修道士是否可以將那塊寶石送給他。出人意外地,修道士不經思索就把那塊石頭給了旅客。

那旅客立刻帶著他的新玩意兒告辭,可是幾天後他又去找那位修道士。修道士當然是覺得很稀奇會再看到那位旅客,他不知道那塊寶石的結局如何,但是有一點兒生氣,不知道那位旅客又會提出的什麼樣的新要求。

令人驚訝地,那旅客將寶石歸還給修道士,轉而要求其他的東西。那修道士倒抽一口氣,搖搖頭,不相信有人會這麼做。他想:「難道他真的對我其他的東西有興趣?」那位旅客終於開口了:「請給我那個使你送我這塊寶石的力量!」(Adapted from James W. Moore, Some Things Are Too Good Not to Be True, Dimensions, 1994, p. 101)

福音書裡稱讚一位無私的百夫長,他對神的莫大信心帶來耶穌的稱許,導致他僕人得到醫治並且被拿來與猶太人作比較。這段經文在聖經學者之間有些爭議,也給讀者帶來一些困擾,並且被批判者諸般批評,因為馬太福音 (8:5-13) 記載百夫長親自見耶穌,而路加福音7:1-10節卻說兩個百夫長的朋友求見耶穌。有兩個合理的方法可以解釋這個矛盾:無論在語言學上、文化上或者技術上來說,我們可以接受這兩位代表所說的話具有和百夫長本人同等的效力;或另一個解釋,當群眾離開之後,耶穌仍然去了百夫長的家。

百夫長給他的僕人帶來甚麼樣的幫助呢?他的信心到底有多偉大呢?為甚麼信心不分富貧貴賤呢?一個外邦人要如何認識神呢?

信心超越社會地位,主人或僕人都適用
5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他說:6「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裏,甚是疼苦。」(太8:5-6)

擊敗拿破崙的英國名將威靈頓公爵在他的教會裏跪領聖餐時,一位很窮苦的老翁也從走道另一端進入跪在他的旁邊。當時在場之人的聲音和不安立刻破壞了教堂嚴肅的氣氛。有一個人過來碰觸那窮人的肩膀並且輕聲地叫他離開將軍遠一點,或者先起立站在一旁等待將軍領完聖餐。

但是威靈頓耳聰目明,看出那個人的意思,於是他就拉著並且壓住那個窮人的手,阻止他起身,並且用虔誠而清晰的話語說道:「不要動,我們在主的面前都是平等的。」(Adapted from Pulpit Helps 3/91)

這篇經文的百夫長是一個體貼、有愛心而仁慈的人。他不像一般典型的主人、財主或督工。他與僕人之間最重要的關係是弟兄、朋友和保護者。當他的僕人有疾病、疼痛或需要的時候,這位主人不是漠不關心、袖手旁觀或者不管他的死活。儘管他和他的僕人來自不同的世界,過著不同的生活,但是他們的社會地位、身份階級或者財富並沒有影響他們的關係。他們之間沒有文化代溝、沒有社會的藩籬,也沒有階級身份的隔閡。

百夫長的心地善良、有同情心,是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好人。儘管不是醫生或心理學家,他卻懂得他僕人的病況、症狀和嚴重性,也瞭解僕人所經歷的寂寞、悲傷和害怕。百夫長說:「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疼苦。」(太8:6) 他關心一個可以被輕易取代的奴隸,一個沒有用處、只會浪費和耗盡資源的奴隸。

耶穌所稱讚的百夫長不需要社工團體的請求、感人的話語,或者外來的壓力來使他尋求耶穌的幫助。他跟僕人對換角色,他照顧僕人的需要,他懇求耶穌的樣子好像是他自己命在旦夕。這位外幫人動用一切必要的方法請託猶太人的長老、私人的朋友和許多的代表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

在福音書記載耶穌的三十五個神蹟當中,只有九個個人或團體是親自去求耶穌的:其中四次是為著個人的福祉,包括兩個痲瘋病人 (太9:27-31,太20:29-34) 和兩個瞎眼的人(太8:2-4,路17:11-19)。剩下的五次當中,四次記錄父母為了他們孩子的緣故求耶穌,包括迦拿大臣患病的兒子 (約4:46-54)、管會堂睚魯的女兒 (太9:18-19)、迦南婦人的女兒 (太15:21-28) 和一個被鬼附的男孩 (太17:14-18)。剩下的一次形容百夫長無私地請求耶穌醫治一個卑微的奴隸,他不屬於百夫長的家庭,他的病情很可能藥石罔救。

你是否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呢?你有詢問他們的情況並且為他們代祷嗎?俗語說:「別人不在乎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關心多少。」

信心超越視線,遠近都適用
7耶穌說:「我去醫治他。」8百夫長回答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9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太8:5-6)

在電影「阿甘正傳」裡,阿甘和當時許多年輕人在他們畢業之後就立即申請入伍從軍。當遲鈍無知的阿甘到達軍營的時候,他首次嚐到軍隊生活的滋味,但是他很順利地通過他第一階段的挑戰。

當阿甘和其他入伍新兵列隊站好以後,一名訓練士官準備開始操練課程。很倒楣地,那位黑人中士第一個選擇示範操作的對象就是阿甘。那位中士貼近阿甘的臉大聲問他:「你從軍的目的是甚麼?」阿甘意識到中士的厲害,給了一個標準答案。他立刻回答說:「絕對服從您的命令,長官!」訓練士官更大聲地說:「阿甘,你真是個天才!這是我所聽過的最好的答案!你的智商一定有160分!你很有天份,阿甘二兵!」

當那位中士繼續往前走到其他士兵面前咆嘯的時候,阿甘心裡想:「看來我已經適應軍營生活了,這其實一點兒也不難,每天你只要把內務整理好,不要忘記站得筆直,針對所有的問題都回答:『是的,長官!』」

無疑地,阿甘知道誰是負責人,也知道他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該效忠的人是誰。軍人要遵循指揮系統、熟記交戰規則,並且照章行事。他的生活起居都有規範,維護其榮譽是軍人的最神聖的責任。他必需遵守紀律、服從組織、融入環境和和文化。如果有人不守規矩,就會受到軍訓、送交軍法審判,或者立即被解職。

這位百夫長有資歷、有經驗,也了解自己在指揮系統裡的職責。他不用擔心是否有人不服從命令,只需專注於是否發出指令。他更清楚地知道,是耶穌口裡發出的命令,而不是祂身體所在的地方,才是導致神蹟發生的因素。耶穌的醫治不在於距離的遠近、祂的人在不在、祂看得見或看不見對象、即時或是將來行動。祂的旨意和話語才是必要的條件,而不是祂在不在場或者關心支持。

對百夫長來說,耶穌話語的長短、內容精不精彩,或者說了幾次都不重要,他相信耶穌說的話一定算數。耶穌所講的話就是祂所發出的命令!短短的一個字就夠了 (8節),一句話反而有點有餘。一個簡單的「是」,「好」或是「去」就綽綽有餘。祂具體的旨意比祂溫柔的同在更重要!而且,耶穌的能力和同在是不受空間、時間和距離的限制的。祂可以無中生有,也可以在人的背後行神蹟。神的命令猶勝於祂的同在,並且擁有相同的效果!祂的應許,而不是祂的出席,才是最重要的。

百夫長瞭解如何決定生效、如何執行命令,也知道發號施令和遵守命令在他工作裡的重要性。軍人必需服從上級的命令,即使他不見得要見到或者認識他的上司。對一個沒沒無聞的低階士兵來說,親身的接觸或者個人的交情都是多餘的,但是具體、授權和命令卻不可少。

信心超越社會藩籬,猶太人和外邦人都適用
10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11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裏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12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裏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13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太8:10-13)

前任美南浸信會會長貝利·史密斯 (Bailey Smith) 曾經引起很大爭議,他點燃了一場神學論戰。1980年史密斯在一場15,000人的大會面前宣佈:「朋友們!我必須很抱歉地說,全能的神不會聆聽猶太人的禱告!」(St. Petersburg Times, June 26, 1994)。

因此一名加州太陽谷恩友堂的信徒詢問著名的牧師約翰.麥克阿瑟 (John MacArthur Jr. ) 說:「神能否聽到一個猶太人的禱告呢?或者,任何不信者的禱告呢?」

麥克阿瑟很靈巧地回答說:「當然能!神什麼都聽得到,問題在於祂是不是要回應你。你的問題的答案是,神根本就沒有義務一定得回應不信者的禱告。祂當然能夠聽到他們的禱告,因為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隱瞞祂,不是嗎?但是祂卻沒有任何義務要回應。事實上,一個活在罪惡中的基督徒的禱告也不會得到祂回應。」
http://www.biblebb.com/files/macqa/1301-I-5.htm
(Transcribed by Anjela Paje of Spokane, WA, from the tape, GC 1301-I, titled “Bible Questions and Answers Part 11” )

對耶穌而言,種族和文化背景不是問題,在神前面謙卑才重要!路加福音7:4-5告訴我們,猶太人的族長懇切地求耶穌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但是百夫長反對,他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太8:8)。百夫長雖然不是城裡的頭號人物,也不是軍營裡最高階的軍官或者富有的財主,可是他有羅馬人作後盾,士兵擁護他,猶太人也支持他。猶太人的族長一點也沒有誇大、虛構或是渲染他的成就。況且他們通常不會稱讚外邦人、羅馬官員或是耶穌的門徒,但是他們狹隘的民族主義、教條主義和譏諷的言語都被這位充滿理想主義、人道精神並且感情豐富的百夫長給打破了。百夫長對猶太人的愛心,對他們的生活貢獻,以及和猶太人族長之間的友誼,得到猶太人的認同、珍惜與讚賞。

儘管如此,百夫長認為親自跟耶穌見面無論在社交上、政治上或文化上都不洽當,所以他決定派猶太族長去向耶穌求情。他也覺得自己不適合和他們一起去見耶穌,更重要的是,邀請耶穌到他家裡根本就不合規矩,也可能會妨害耶穌的名聲。在猶太人的眼中,迦百農的百夫長是羅馬官員、卑賤的狗、非我族類。但是他誠懇地接待耶穌,承認祂的地位,稱呼祂為「主」-- 在6和8節兩次從百夫長的口中說出來。請注意,在路加福音裡猶太人族長一次都沒有稱呼耶穌為主(路7:4)。

耶穌聽見百夫長對祂有這麼的大信心就覺得希奇。很諷刺的是,耶穌生平一共兩次稱讚有「大的信心」的人都是外邦人,包括這位百夫長和那個迦南婦人(太15:28)。百夫長從小既不曾讀過舊約聖經,也沒有拉比教導他;他沒有偉大的傳統,也沒有日常的訓練或者神學教育的指引,但是他衝破了一切種族、階級、信仰和教條的障礙。百夫長是第一位對耶穌表達信心的外邦人。他沒有猶太人那種輝煌的宗教歷史,但是他對耶穌有熱切的信心;他沒有典型猶太人的宗教背景,但是他清清楚楚的知道耶穌是彌賽亞;他沒有文化的優越性,但是他有信心的確據。

結論:愈大的困境需要愈大的信心。我們所信的神是無所不能的,祂能釋放人、醫治人、拯救人以及寬恕罪人。祂藉著耶穌已經大開信心的門給那些原本在神拯救計畫以外的外邦人。在基督裡,沒有東方人或西方人、猶太人或希臘人(加3:28)、配得或不配的分別。「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 神的」(羅3:10-11)。希伯來書11:6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你的信心是活潑、有效而實用的嗎?當你實踐信仰時,會擔心別人對你的想法嗎?會擔心別人怎樣說你嗎?會擔心別人如何對待你嗎?有信心的人不以自己的背景為恥,他不懼怕艱難,也不會拖延時間。

英文版本:
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2_27.html

心動不如行動!(可 5) 「信心的神蹟系列之三」

心動不如行動!(可5:21-34)
作者:葉福成
整理:范繼宗

Yahoo網頁的健康版把「凝血功能異常」(bleeding disorder) 定義為「由於血液凝結或者凝固功能不足」。正常血液的凝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牽涉大概20種不同的血液蛋白 (plasma proteins) 來形成一種能夠停止流血的纖維蛋白物質。當某個血液凝固因素不足或者缺乏的時候,凝血過程就不能正常運作。結果所造成的持續性出血問題可能會很輕微,也有可能很嚴重。

某些凝血功能異常是先天性的,因為有罕見的遺傳問題;有一部份是由於疾病 (例如缺乏維他命K,嚴重的肝臟疾病等等),或是治療 (例如使用抗凝血藥物或者長期的使用抗生素) 而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的症狀包括過度的流血、過度的挫傷、容易流血、流鼻血和異常的月經出血。Yahoo網頁健康版一共列出14種凝血功能異常的病症。

當耶穌前往睚魯的家 (22節) 去醫治他女兒的時候,一個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女人夾雜在人群中間,從後頭觸摸耶穌的衣裳而奇蹟地獲得醫治。她的方法在聖經的記載中不但是非正統的,甚至眾人也覺察不到她的信心。但是耶穌對她的恐懼、憂心和釋放知道一清二楚。儘管她想只要暗暗地得到醫治並且恢復健康就滿足了,但是耶穌却對她有更多的要求,也希望在過程中讓她得到更多,也學習更多。

這位女士的方法與其他尋求者有什麼不同?她使用甚麼非傳統的方法呢?耶穌為甚麼想要見她?祂是否因著那女人暗中的行動而感到生氣、被冒犯,或者被攪擾呢?

信心須帶著感恩,並不厭其煩地操練
25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26在好些醫生手裡受了許多的苦,又花盡了她所有的,一點也不見好,病勢反倒更重了。(可5:25-26)

基督教初期最傑出的知識份子、領袖和護教士之一乃是奧古斯丁,他是西元四世紀「奧古斯丁懺悔錄」這本世界知名傳記的作者。奧古斯丁年輕時是一個享樂主義者、哲學家、和浪子,但他的母親莫妮卡是一個虔誠、堅定而富有機智的人。

奧古斯丁經常恥笑她母親的敬虔生活方式,嘲弄她的信仰,而且故意蔑視她不斷地為他代求 -- 希望他能夠離棄罪惡的生活,悔改信靠耶穌,過一個有見證的信仰生活。

當奧古斯丁決定離開北非的迦太基 (Carthage) 前往羅馬花花世界的時候,他母親覺得兒子選擇了一條最糟糕的路,她害怕兒子離家以後不知道會墮落到什麼樣的地步,因此常常跑到教會去尋求神的慰藉,為兒子代祷,也從教會得到一些建議。在她感到絕望的時候,常常不由自主地為兒子流淚。有一天,一名神父注意到她痛苦的吶喊,問她為甚麼會那麼痛苦,她就把有關兒子任性的事情告訴他,但是神父說了這些話來安慰她:「妳平平安安離開吧!在妳有生之日,屬於這些眼淚的兒子必不致滅亡。」

奧古斯丁盡量和他的母親避不見面,也把她的勸告棄之不顧,但是他無法逃避媽媽不斷的禱告。莫妮卡足足花了三十年的時間苦口婆心地流淚禱告,尋找她的兒子,直到奧古斯丁信了主而且將他的一生交托給神。

人生的確有苦難,但是沒有一種比那些罕見的、難以治療的或是無法描述的疾病來得更令人心碎。這些病會帶來身體激烈的反應,導致經濟困境,以致於精神上、情感上和身體上都極度困乏。中國人說:「久病床邊無孝子。」
猶太人律法包含具體的方法來教導如何對待那些在經期以外、患多日的血漏,或是經期過長、有了漏症的婦女。那女人在患漏症的日子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要看為不潔淨,與她月經的時候一樣。凡摸這些物件的,就為不潔淨,必不潔淨到晚上,並要洗衣服,用水洗澡。(利15:19,25-27)。

患了血漏的女人的故事遠從12年前就開始了。這是一種退化性疾病,讓她長期受苦,必須要常常看醫生,醫藥費昂貴卻沒有什麼效果。健康當然比財物來得更重要,所以她花光了一切財產、所賺的錢和積蓄。有些醫生嘗試在她身上使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古代醫術、當時還在試驗的新方法,或者一些非傳統療法,不斷地叫她試用新方法、新藥物,支付醫療費用。雖然醫生沒有辦法治好她的身體,但是她從不放棄。她心裡面下定決心要活下去,她要堅強,她要繼續奮鬥!她的疾病和難處不斷攻擊她,但是不能打敗她。無論她看過多少個醫生,無論她拿到多少診斷書,無論她是多麼貧窮,她的決心和鬥志使她與眾不同!

其實她能夠穿越群眾到達耶穌身邊這件事就已經是一個神蹟了,也是信心的突破和勝利。當時不單單耶穌的門徒圍著祂,同時湖邊也聚集了一大堆群眾緊緊地跟著祂,眾人開始「擁擠」祂,甚至要把祂給擠碎了 (路8:42)。在聖經裡出現過四次相同的「擠」字,全部都是形容擠死的意思 (太13:22,路8:14,可4:7、19)。她不但必須亦步亦趨,還得想辦法拉近距離;她必須找出人群當中的縫隙,扭動身體穿越過去。她所擁有的,只是尋常女人的力量,然而她生病了。但是她成功克服夾雜在群眾裡的壓迫感,避免自己和耶穌之間被群眾隔離,也必去除對自己安全的疑慮。

信心是不膽怯,而是勝利者的經歷
27她聽見耶穌的事,就從後頭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28意思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29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30耶穌頓時心裡覺得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在眾人中間轉過來,說:「誰摸我的衣裳?」31門徒對他說:「你看眾人擁擠你,還說『誰摸我』嗎?」(可5:27-31)

有一位神學生認為繼續追求學術成就是一種浪費,於是他決定自己應該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在他旅行期間,有人指點他到遙遠的喜馬拉雅山頂去拜訪一位高人。經過多日的艱苦跋涉之後,那位學生終於抵達高人所居住的灰暗洞穴,然後俯伏在地上問道:「噢,可敬的大師,人生是什麼?」

那位老先生嚴肅地宣告說:「人生猶如春天雨後的茉莉花香!」那位學生皺著眉頭說:「但是大師,我曾經遇見一位印加人智者,他告訴我人生猶如百鍊鋼針的針頭!」那位高人平靜地點頭,說:「朋友,那是他的人生!」(Adapted from James Hewett, Illustrations Unlimited)

直到此時,儘管這位患了血漏的女士曾經聽說過耶穌在迦百農所行的神蹟,但是耶穌只用過兩種方法醫治人:藉著祂的手直接接觸或者祂的話語。祂藉著祂的話語醫治百夫長的僕人 (太8:8) 和癱子 (太9:7);另外,耶穌藉著伸手觸摸痲瘋病人 (太8:3)和彼得的岳母 (太8:15) 來醫治他們。其中患痲瘋病人 (太8:2) 和百夫長 (太八5)都是親自要求耶穌的幫助,癱子和彼得的岳母卻是因為有人為他們求耶穌 (路4:38)或者抬來的 (太9:2)。沒有一個神蹟是在秘密行動裡,或者暗中進行的。

這位血漏婦女的信心是打死不退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更是不合禮俗的。她不是只有認命忍受困擾她許久的疾病,她還採取行動作計劃接近耶穌。她對自己說:「我只要摸到祂的衣裳,就必定痊癒。」她的想法是,耶穌衣裳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不論是披巾、布料或是衣服的邊緣。大家要記得,根據律法這位不潔淨的婦人不應該觸摸耶穌,因此她的言語、想法和行動都顯示出她對耶穌有堅決信心。她原本應該待在家裡與世隔離,謹守律法對血漏者的嚴厲要求 (可5:29)。更何況,她的出現會嚇壞她的私人醫生,冒犯宗教領袖,並且引起群眾的不滿,但是她覺得,神不會被真正的信心給觸怒、冒犯或者玷污。

所以那位婦人細心籌畫,追逐耶穌的步伐,並且觸摸耶穌。她不顧群眾的喧嘩,不理會門徒的意見,也不管睚魯臉上的驚訝、失望和痛苦 (可5:22)。她和睚魯都在人生最痛苦的時候去找耶穌,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她這樣做會耽誤耶穌的行程,妨害睚魯的優先權,或者害死睚魯的女兒。神是主權、智慧和全能的神;祂能將各樣的恩惠豐豐富富的賞賜給人,使他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 (林後9:8)。神能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並且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來7:25)。

讀者們不清楚那位婦人是否聽到睚魯的見證,但是她的最一句話「就必痊癒」,和睚魯所說的話:「使她痊癒」(可5:23) 卻出人意外地十分相似。然而她的信心被耶穌肯定,並且被特別指出來 (34節)。反倒是耶穌從來沒有稱讚過睚魯的「信心」。

信心非折磨人的暴君,而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32耶穌周圍觀看,要見做這事的女人。33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懼戰兢,來俯伏在耶穌跟前,將實情全告訴他。34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可5:32-34)

一個年長的女子正好在聖誕節前去她城市裡的郵局買郵票,但是在節期時刻,郵局門前總是大排長龍。

一個好心的人跟她說,她根本不需要排隊等候,因為在大廳裡有一部郵票自動販賣機。她感謝那位陌生人,說:「我知道,但是機器不會問我關於我關節炎的情況。」(sermonillustrations.com)

這位女病人的求生意志以及她所採取的行動,因著她認識耶穌而得到報償。她在公眾前面承認耶穌,耶穌也肯定她的信心。那些想要從側門溜進來偷偷相信神的人,必須在大門前面公開承認耶穌,而且不能從後門悄悄離開。

耶穌不只是介紹這位婦人給群眾認識,祂肯定她,並且教導她、指示她如何生活。耶穌看到的不是她的機智或者勇氣,而是她的信心。如果她只是站在耶穌的背後,或是消失在群眾當中,她只能得到禮物,卻沒有認識贈予者;她只能得到醫治,但是沒有機會認識這位醫生;或者只是得到產品,卻沒有見過供應商。她必須來到耶穌面前,訴說關於自己的事情,然後在眾人面前為耶穌作見證 (33節)。

耶穌沒有要求、建議或者強迫那個女人大聲說出她的情況,但是那位身無分文的女士自願作見證。她滿懷感恩地慢慢說著她的故事,吸引了門徒、群眾和睚魯。當時她一定是充滿猶豫和恐懼戰兢 (33節),因為她是一個不潔淨的人。很顯然地,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她的生平也無人知曉,而她的所作所為也是反傳統的。但是耶穌稱讚她的信心,邀請她和別人分享,而且在眾人面前保證她已經脫離苦境 (34節)。

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救主的面孔,而不是祂的背部;她朝見耶穌,而不是懼怕祂或者其他事情;她也聽到耶穌慈愛、溫柔和安慰的聲音。因此耶穌勸她平平安安的回去,不要再過一個恐懼、寂寞,或者隱姓埋名的生活。

神並非任何人的私人醫生或者看護工,信心也不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或是一種說不出來的能力,或者大自然的禮物。有人說:「宗教的力量若缺乏個人的關係和公開的委身,也只不過比迷信或者巫術稍微高明一些而已。」信心乃是對醫治我們、拯救我們,並且饒恕我們的救主做出確實的見證和委身。

結論:艾伯特.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 曾經說:「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活著而心已死。」中國人說:「哀莫大於心死!」神信心的大門永遠為那些病痛、心靈受傷和軟弱的人敞開。不要光站著不動,快點邀請耶穌做你的朋友,做你的同伴,做你的救主!不要輕易放棄,別太快灰心喪志,也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耶穌是光,要照亮你生命中的黑暗,祂要除去你生命中的冬天,挪去你的可憐與不幸!你是否願意讓祂進入你的心中?你是否願意接受祂做你的救主?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3_27.html

相信才能看見 (太 9)「信心的神蹟系列之四」

相信才能看見 (馬太 9:27-31)
作者:葉福成
整理:范繼宗

美國人心愛的盲人聾啞作家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幻想:假如她能夠有三天視力的話,她最想看到的東西是什麼?在她的文章「三日看天下」(Three Days to See) 中,她說第一天她想要看到她最親愛的人-- 她要深深地並且熱情地看著那些用愛心善意,溫柔和友誼對待她,使她有勇氣活下去的人的臉,包括她的老師安.蘇利文(Ann Sullivan),她所有親愛的朋友,還有她那隻忠心的狗。在一天結束時,她會去森林散步,享受農村風光,然後晚上待在家裡觀看燃燒的燈在黑暗中照耀。

第二天她會到博物館去看看過去和現在的歷史,然後去藝術館研究那些偉大的展示品,欣賞雕像和名畫,然後晚上去看歌劇、看電影、參加舞會或者看話劇。

在最後一天,凱勒會到城裡看看那些橋樑、高塔和來往的人們,然後在一個忙碌的角落裡站著,觀察來來去去的行人,以便能夠了解他們的人生、他們的微笑、喜樂、決心,甚至苦楚。在最後一晚,她會去逛百貨公司櫥窗,在街上閒逛,儘量探訪鄰近的地區。
www.afb.org/Section.asp?SectionID=1&TopicID=193&SubTopicID=17&DocumentID=121

現代的盲人也能夠活得有價值及有意義,但是在耶穌時代是絕不可能的!在馬太福音第九章裡,耶穌醫治了兩個精心籌畫並且耐心追蹤耶穌,展現他們信心的瞎子。他們在遇見耶穌之前做了什麼準備呢?他們如何追逐耶穌的行蹤呢?還有,他們被醫治以後的表現如何呢?

查考聖經
9:27 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罷。
(太9:27)

有一個人去歐洲旅行的時候,很想看到天主教的教宗,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穿越洶湧的人群。他看到教宗不時會停下來,低聲和路旁的人講話。那個人身上穿著他最好的西裝,因為他很希望教宗能夠跟他講話。但是當教宗接近的時候,教宗卻直接走到一個無家可歸、衣衫襤褸的人身邊。

於是這位遊客心裡想:「我知道教宗為甚麼停下來,因為那個人無家可歸!」於是他花了50 美元買下那個無家可歸的人的衣服,然後第二天穿著回到廣場。於是這次教宗停在他的面前,靠過身子,低聲向那位興奮不已的人說:「我昨天不是告訴過你快點走開的嗎?」

這兩個瞎子雖然身體殘障,生活不便,但是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思路,他們的洞見,遠遠勝過他們殘障的程度與缺陷。出人意外地,他們是神學家、歷史學家和詩人 (詩 9:13,51:1,57:1,86:3,86:16,119:132,123:3)。他們在解釋聖經和理解聖經的時候絲毫沒有障礙,他們心靈的眼睛沒有被遮蔽,他們的思路也暢通無阻。「大衛的子孫」是馬太福音一個很重要的表達方式,一共出現了十次 (太1:1,1:20,9:27,12:23,15:22,20:30,20:31,21:9,21:15,22:42),超過其他福音書加總的次數,沒有任何福音書比馬太更強調這個頭銜。路加福音記載了四次 (路3:31,18:38-39,20:41 )、馬可福音三次 (可 10:47-48,12:35 ),而約翰福音一次都沒有。馬太福音說,這兩個瞎子是第一批認出、揭發並且宣告耶穌就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大衛子孫」的人。他們雖然看不見,但是他們精確地掌握資料,認真地研讀聖經;他們虛心受教,並且把信仰付諸行動。

事實上,這兩個瞎子是四福音書裡第一批承認耶穌身分是「大衛的子孫」的人。馬太福音從一開始就表明耶穌是大衛的子孫 (太 1:1),但是直到此時,才藉著瞎子成為報告好消息的傳聲筒 (9:31 )。

然而,認出耶穌是大衛子孫的身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耶穌的時代,大衛的後裔從巴比倫遷徙至巴勒斯坦已經有十四代 (太 1 : 17 ) ,但是這些什麼也看不到的瞎子,怎麼會知道他們那些看得見的同胞所不知道的事呢?他們不是有殘障嗎?他們沒有辦法讀舊約聖經,沒有辦法研究家譜,也不能去跟拉比學習,但是靠著 神的恩典,他們了解神學家、歷史學家和拉比沒有辦法理解的事,那就是──耶穌是大衛的子孫,不是約瑟或馬利亞的兒子。

信心把有眼睛的和有眼光的人分別出來,把能看見的和不能看見的放在不同的水平,並且區分那些不能看見的和不願意看見的人 .

瞎子有信心要求不可發生能的事。舊約沒有記載過 神醫治過任何瞎眼的人。雖然有一次 神醫治攻擊以利沙的亞蘭人,但他們只是暫時失明而已,不是真正的失明或者是天生瞎眼 (王下6 : 18 )。這兩個瞎子直接引用大偉王詩篇的經文去求耶穌 (詩 4:1, 6:2, 31:9) ,除了一節以外 (詩 123:3)。他們的話語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抓住了耶穌的注意力。詩篇裡一共記載了17次單數型式的「可憐我」,都是來自大衛的禱告 (詩 4:1,6:2,9:13,25:1,26:11,27:7,30:10,31:9,41:4,41:10,51:1,56:1,57:1,86:3,86:16,119:13,119:132);然而他們所使用的複數型式「憐憫我們」(詩 123:3),使耶穌想起詩篇123:3-4裡感人而悲痛的內容 :「3耶和華啊,求你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因為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4我們被那些安逸人的譏誚和驕傲人的藐視,已到極處。」

把握機會
Mat 9:28 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他們說、主阿、我們信。(太 9:27-28)

有一個猜謎遊戲是這樣進行的:有一個人說:「扣!扣!扣!」(敲門聲) 另一個聲音就問道:「是誰啊?」第一個人回答說:「我是『機會』。」但是第二個聲音卻回答說:「那是不可能的!」第一個人就很驚奇困惑的問道:「為什麼不可能?」第二個聲音反駁說:「因為『機會』只敲一次門而已!」

俗語說有四件事情是一過就不回頭的:講過的話、射出的箭、過去的時間和忽略的機會。(Charles Swindoll, Growing Strong in the Seasons of Life, 178)

這兩個瞎子不僅有靈感,他們也努力去做。瞎子有足夠理由來打擾耶穌,佔用祂的私人時間。耶穌的下一個計畫乃是離開迦百農,繼續和祂的門徒們走遍各城各鄉( 35節)。祂的任務是要到猶大地的會堂和加利利各鄉各城傳道並且傳揚神國的福音 (太 11:1;路4: 43-44)。在馬太福音第九章結束之前,耶穌和他的門徒會離開迦百農 (太 9:35 ),瞎子就沒有機會了。

和其他的苦難者一樣,瞎子所面對的挑戰不是外人對他們的傷害,而是克服自己無助和絕望的感覺。瞎子對社會的貢獻微乎其微。瞎人在過去的社會裡幾乎都是乞丐,相較於今天世界上許多國家,儘管可能有一部份人受過高等教育,到頭來仍然只能從事例如做按摩師手、工藝編籃子、電話接線員,或是其他低收入的工作。古時候根本就沒有盲人點字、導盲犬、反歧視法,或是社會福利,來促進他們的生活。

這兩個瞎子看不見,但是他們運用他們的智慧,加上互相幫助並且努力不懈,他們終於見到了耶穌。他們充分利用他們其他的感覺和官能,尤其是他們的耳朵,他們的雙腳和他們的雙手,來跟隨耶穌回到祂的家。他們沒有外來的幫助,只能彼此依靠,但是他們同心協力,耐心地跟著耶穌,直到時機成熟。在整個過程當中,他們耐心地等待接近耶穌,他們的意志堅決,他們的腳步邁開;他們跟著耶穌到街上,跟著主回家並進入房子 (28節)。雖然他們不能看見,卻不代表他們絲毫沒有辦法。他們用一隻手彼此攙扶,另外一隻手拿著自己的拐杖,時時留意耶穌走路的步伐、方向和速度。他們緊緊地跟著耶穌,耐心等候適當的機會,他們得防範彼此走散,或者沒有跟上耶穌的腳步。

耶穌的腳步終於慢下來了,這兩個瞎子辨別他們到了另外一個地方,他門知道機會稍縱即逝。因為耶穌沒有停下來等他們,所以他們必須採取行動,否則耶穌一旦回家關上門就來不及了。所以他們迎頭趕上,大聲呼喊,直接登堂入室。最令人驚訝的是,儘管他們是不速之客,卻沒有被白眼相待。他們不但佔用了耶穌的時間,侵犯了耶穌的住所,還妨礙了耶穌的休息,但是耶穌並沒有指責他們的冒然出現,也沒有阻止他們進來。事實上,他們不畏縮的決心、不屈不撓的精神和不顧一切的心態吸引了耶穌,抓住了主的注意力,令祂佩服到五體投地。他們真是既團結、又能幹、又勇敢!

挪出時間
9:28 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他們說、主阿、我們信。9:29 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罷。
9:30 他們的眼睛就開了。耶穌切切的囑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9:31 他們出去、竟把他的名聲傳遍了那地方。(太 9:28-31)

有一個人登山時不小心從懸崖上掉了下去,但幸好他在半空中抓住一個樹枝。他大聲的呼救:「上面有人嗎?請快救救我!」

這時有個從天上的聲音回答他說:「孩子!我在這裡!我是主!你相信我嗎?」那個絕望無助的人大聲喊著:「是的,主啊,我相信!我真的相信!但是我實在撐不下去了!」

那個聲音立即安慰他說:「沒問題!如果你真的相信的話就不用擔心,我會救你的,只要你把手放開!」經過片刻沈寂之後,那個人自言自語說:「那上面還有別人嗎?」(Bits and Pieces, 6/24/93)

終於,這兩個瞎子智慧、努力和洞見都得到了回饋。瞎子的回答「是,主啊」的希臘原文在福音書中一共出現四次,這是頭一次。其他三次是迦南的腓尼基婦人 (可 7:28)、馬大 (約 11:27) 和彼得 (約 21: 15-16)。當耶穌教導或醫治時,常常向門徒和眾人發問問題,有時候他們可能回答不出來。可是祂從來沒有一次單單只恢復盲人的視力,而不糾正他們的屬靈光景,或者任由他們對主一知半解。

這兩個瞎子並不是唯一被耶穌挑戰或是質問的盲人。耶穌曾經拉著伯賽大瞎子的手問道:「你看見甚麼了?」(可 8:23);對討飯的瞎子巴底買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可 10:51)。在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回頭問那個被法利賽人趕出會堂的瞎子說:「你信神的兒子麼?」(約 9:35)。事實上,沒有一個瞎子,包括被鬼附著的那個又瞎又啞的人 (太 12 : 22 ),能夠偷偷離開,除非他們回答了耶穌或者眾人發問的問題 (太 12:13 )。更有趣的是,即使他們是殘障人士,也不能不勞而獲,所以他們不能不回答問題就悄悄離開。這是耶穌為了培養他們的信心,獲得他們的信心,以及增加他們的信心所使用的方法。

質問瞎子能夠達到很多目的。耶穌不但表達祂的關心、和他們說話,祂還用心的教導並且糾正他們。然後耶穌觸摸他們的眼睛,鼓勵他們,把他們當人看 (29節)。瞎眼的人通常對一般人懷有戒心。其實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天必須面對被厭惡、被歧視以及被輕視所造成的痛苦和絕望。

懇求 神的憐憫是只是第一步,每個人都必須踏出信心的腳步,因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曾經有人說:「如果連你都不在乎自己,別人就很難在乎你。」希伯來書十一章第六節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結論:信心來自我們的洞見,而不是來自視力。我們的眼睛有一天會需要眼鏡,會漸漸眼花或失去視力,但是信心將會戰勝弱視、衰老以及身體上的殘障。不要因為看不見,或是證據上的辯論,或是人的反對,妨礙你和神之間的關係。對於那些沒有把握,沒有確據,沒有盼望的人來說,他們只能眼見為憑;但是對於那些有信心的人神便是他門的指引,供應和能力,有信心必能看見! 神已經應許祂總不撇下我們,也不會丟棄我們。你的信心是否紮根在神的話語上?你是否仰望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基督?你的信心是堅定、持續而有目標的嗎?還是說,你的信心是短暫膚淺、脆弱而又無力呢?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4.html

碎渣兒已夠 (太 15)「信心的神蹟系列之五」

碎渣兒已夠 (馬太福音 15:21-28)
作者:葉福成
整理:范繼宗

迦南婦人和她被鬼附著的女兒的故事不但充滿了難解的問題和負面性的氣氛,而且令人反感。曾有學者說:「四福音書裡再也沒有任何的回答比耶穌回答迦南婦人更苛刻而無情了。如果是在現代社會裡,如果有人無意中聽到這經文上半段的記載,耶穌就完了!拿撒勒人耶穌會被稱為反女權主義者,而且我很懷疑,祂是否能夠再重建祂關心人、同情人的聲譽。」(Richard McCullen)

迦南人是個結構鬆散的部族,早在亞伯拉罕未曾到達迦南之前,就已經佔領、稱霸巴勒斯坦地 (創 10:15),並且他們和猶太人之間有著不出人意外的複雜歷史關係絕。挪亞咒詛了自己的兒子──迦南人的祖先──含成為閃的奴僕,而閃就是猶太人的祖先 (創 9:25-26)。到了迦南地以後進入士師時代,以色列人惹動了 神的怒氣,因為他們竟然雜居在迦南各部族中間,跟從他們的習俗,事奉他們的神明 (書3:5-6),甚至把自己的兒女祭祀迦南的偶像 (詩 106:38)。舊約最後關於迦南人的預言是:「當耶和華那日,在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亞 14:21)。

在這篇經文裡,迦南婦人不但勝過她面前的阻礙、反對和不幸;更重要的是,她在猶大這個最不受歡迎的地方和最不友善的的環境裡面,得到了最不可思議的成功結局。她是如何在不幸當中得到勝利的?她靠著對耶穌提出令人驚訝的懇求避開了不幸,然後用跪在耶穌腳前的膝蓋勝過了門徒對她的反對和輕視,而她的信仰告白得到了耶穌由衷的讚許。

確認對象,提出請求
15:21 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15:22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太 15:21-22)

我最喜歡的漫畫人物查利布朗有一次跟任性的露西在草地上努力做「接球」的訓練,因為他們那個棒球常敗軍準備要面對新年度的比賽。查利布朗朝露西的方向扔了一個高飛球,只見露西已經預備好要把這個高飛球接到手套裡。她抬頭盯著天空,手擺好姿勢,但結果她不但沒有接到球,還被球打到她的頭。結局當然是惹來對她已經失望透頂的查利布朗一陣咆哮和責罵:「露西,你是棒球史上最差的選手!」

死硬派的露西當然不會甘心就這樣接受查利布朗或者任何人的修理。她很不服氣的從草場的另一邊大聲的向查利布朗發出挑戰說:「你根本就無法證明你所說的!你不應該說任何你不能證實的話!」話些話使得查利布朗必須重新考慮他的措詞,於是查利布朗改正自己的措詞並且大聲說道:「妳的確非常可能是棒球史上最差的選手!」這一次,露西平靜地而溫柔地喃喃自語說道:「這我倒還可以接受!」

這位迦南婦人因為衷心地懇求耶穌而突破了她外邦人地位。迦南婦人對耶穌的的呼籲不僅是扭轉她被鬼附女兒的命運轉捩點,也改善了猶太人和迦南人的關係,更為外邦人爭取到進天國的機會。如果讀者們瞭解到,她不但是第一個在非猶太人地區公開承認耶穌的外邦人,而且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喊著」要求耶穌的人,她的故事將會更撼動人心!「喊著」這個動詞意味著大聲喊叫,甚至是尖叫,是一種潑婦似的情緒爆發。

在當時,如果有猶太人相信耶穌,就已經是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了,更難想像一個外邦人會在巴勒斯坦地歡迎猶太人的彌賽亞,況且是一個外邦婦女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區,在自己的迦南同胞面前,做出公開承認耶穌這種使族人臉上無光的事情!因此,迦南婦人在距離迦百農西北邊100 英哩遠的推羅和西頓所做的信仰告白,實在是一件令人不知所措,具有爭議性而又勇敢的事情。

在此之前,所有要求耶穌醫治他們的猶太人都得到醫治,從被鬼附的人 (太 8:29, 9:32) 到癱子 (太 9:2) 和瞎子 (太 9:27;14:26),但這是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記載有一個具有迦南人、外邦人以及猶太人對手三種身份的人得到醫治。而且因為她是在國境之外提出要求,也給自己和耶穌增加了問題的困難度,甚至超過羅馬百夫長為他那個不明國籍的僕人在耶穌進入迦百農時所提出的要求 (太 8:5)。

當迦南婦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稱呼耶穌是主,是大衛子孫,吸引耶穌注意她和她女兒的時候,不但是聲明放棄了她祖先所信仰的的異教神明,也震驚、羞辱並且冒犯了她的家族、她的朋友和她的鄰居。她那種用呼喊、尖叫和乞求的方式的確太引人注目了,以致於從今以後她不但被認定是一個猶太人的同路人、不孝的女兒,甚至是一個怪胎,只因為這個婦人棄歷史仇恨、文化禁忌和種族差異於不顧,竟然為了她的女兒去懇求耶穌!她的決定導致她在族人當中變成一個外人、異數和針對目標,但她為女兒所做的犧牲是值得的。儘管她在自己的同胞當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是她卻贏得耶穌聽從了她的呼求。

無懼批評,認定目標
15:23 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罷。15:24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15:25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阿、幫助我。(太 15:23-25)

「每日靈糧」有一則故事說,有一個祖傳三代的老爺鐘在同樣的地方每天很忠心地記錄每個小時、每一分鐘以及每一秒鐘。主人每天晚上都得把時鐘裡面一個很重的東西拉到頂部,來保持正常運作。

有一天那個老爺鐘被賣掉了,而新主人注意到時鐘裡面有一個很重的東西,他說:「太慘了吧!這麼老的時鐘還得負荷這麼重的重量!」於是他把那個重東西拿開,老爺鐘卻立刻停止不動了。

那個老爺鐘就問主人說:「你為甚麼這樣做呢?」那人回答說:「因為我想要減輕你的負擔啊!」老爺鐘解釋說:「不用了!請把它放回去吧!謝謝你的好意!但那才是幫助我運轉下去的原因。」(Daily Bread 4/20/98)

當她面對門徒反對的時候,迦南婦人展現出她的堅持和信心。當她來到耶穌面前的時候充滿了自信和堅毅,而且沒有人能夠能模範她,或者搖動、奪走她的平安。特別是當她受到來自門徒們出人意料之外的反對時,迦南婦人所表現出來的氣質、態度和冷靜更是令人驚奇。反對不但不能攔阻她,反而催促她要採取行動;反對不但沒有迷惑她,反而使她確信必須開始行動;反對不但沒有妨礙她,反而催促她要立刻行動。所以她不停的哭泣,不斷的喊叫,希望引起耶穌的注意

另一方面,門徒們負有保護耶穌的責任。耶穌當時已經抵達推羅,進了一間屋子休息,不希望有人知道祂的住處;然而那位迦南婦人不但打聽到耶穌的住處,而且還決定立刻採取行動,以免失去耶穌的行蹤 (可 7:24)。

門徒們的言行和態度是不可原諒的。他們那天所表現的行為和所說的話實在是很低劣,無可辯解的,而且帶有種族歧視;然而他們的態度卻更糟糕。他們當場拒絕、排斥、責備那個迦南婦人。他們的言行舉止很可能會嚴重地打擊她的信心,也有損彌賽亞的名聲,並且傷害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令人可悲的是,他們是擅主張!然而有趣的是,馬太福音15:22 用來形容門徒們行為的同一個動詞,卻被馬可福音7:26用來描述這位迦南婦人在耶穌面前的喊叫。馬可形容迦南婦人非常急切地要求耶穌,因此馬太福音的門徒們也是同樣急切地「求」耶穌打發那個女人離開,只不過門徒的出席人數更多而已。迦南婦人失敗的機率很高,至少是十二個猶太男人和一個外邦婦女的懸殊比數。然而這是破天荒頭一遭,門徒們讓「求」這個希臘字失去了它本身高貴、得體和歷史的地位。這一次門徒們不是「求」耶穌去做一件正面或者適當的事,過去他們曾經「求」耶穌解釋比喻 ((可4:10) 或促請祂吃東西 (約 4:31 ),但這一次卻是「求」耶穌去做一件負面而且拒絕人需要的事情。

然而讓他們震驚的是,門徒們不但沒有成功地說服耶穌趕走迦南婦人,而且也無法阻擋或是禁止迦南婦人接近耶穌。她躡手躡腳地越走越靠近,不但越過了障礙,也越來越有進展,最後來到耶穌的腳跟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不但沒有打倒她,反而促使她決心要達成目標。她終於成功了!她不但衝破了門徒們的攔阻,激怒了他們,而且她的行為和品徳還表現得比他們更高貴。她不是用遙遠的呼喊,而是用她的膝蓋跪在耶穌的腳前,當著耶穌的面,熱切地懇求祂。就在門徒們還沒有預料之前,迦南婦人已經找到一條路徑,跪在耶穌腳前懇求說:「主啊,幫助我!」(25)。

當你悲傷或無助的時候,是否趕緊衝到耶穌的腳跟前懇求祂呢?你把你的困境告訴祂了嗎?是否有任何事情、人物或者情緒攔阻或阻隔你來親近耶穌?

站穩立場,據理力爭
15:24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15:25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阿、幫助我。15:26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喫。15:27 婦人說、主阿、不錯.但是狗也喫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15:28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罷。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太 15:24-28)

在當時的社會裡,狗不是用來當作寵物或是看門狗,而是令人厭惡的動物。無論狗是多麼地可愛、溫馴、有教養、乾淨或是訓練得多麼好,牠們都不能帶給家庭任何實質上的幫助。然而在另外一方面,羊可以生產羊毛、羊奶和羊肉,加上羔羊還可以拿來烹調美食,難怪耶穌用羊來比喻猶太人,而用狗來比喻外邦人。

猶太人不可以收養狗作為寵物,回教徒也禁止養狗。狗在耶穌的時代是骯髒的野生動物,而且為數眾多。牠們因為沒有主人而四處流浪,因為沒有洗澡而混身散發臭味,因為沒有食物而常常處於飢餓狀態。

牠們惟一生存的方法就是依靠陌生人的施捨,翻揀垃圾桶的食物,或是等待人們戶外用餐吃剩的飯菜。怕人的狗會去垃圾桶找食糧,但是聰明、飢餓而又溫馴的狗卻可以待在桌子旁邊或是在桌子下面。人們可能會把狗趕走,但是卻無法阻止牠們又溜回來,除非有人用棍棒或是石頭趕牠們走。牠們有牠們的生存空間,因為食物碎渣兒是免費的,就算是全世界最節儉的人也沒辦法留得住食物的碎屑。你可以把一小塊麵包,甚至麵包皮收起來,但是沒有辦法把桌子上的碎屑,或是掉在地上的碴碴收拾乾淨,

有趣的是,迦南婦人不顧耶穌語氣所強調的立場和重點,而為自己打開了一條路(太 15:26 )。當她說「主啊,不錯」的時候,顯示出她根本就不需要直接回答耶穌的問題 (太 15:27 )。她很聰明地把自己描述成一個不挑剔、不貪心,也不是情緒不穩定或者容易發怒的外邦人。這位外邦人除了從桌子上掉下來的、沒有用的食物碎渣之外,別無所求。她沒有要求人的幫助來餵養她。

耶穌的反應是令人費解的。雖然耶穌沒有趕走那個女人,卻也沒有指責或是獎勵祂的門徒。雖然祂起初的沉默有一點令人困擾,但祂最後的意見才是關鍵。耶穌沒有為她辯護,也沒有厭惡她的出現;事實上,祂對迦南婦人的忽視更顯示出她的決心和主動。耶穌很有智慧地讓自己抽離現況、保持沉默並且故意延遲回應,來熬煉、強調和認可她的信心。她三次稱耶穌為「主」(22,25,27節),和馬太福音的兩位瞎子稱呼耶穌為「主」的次數一樣,都是最高紀錄的三次。在每一次和耶穌的對話當中,她都謙卑、恭敬並且大聲的稱祂為「主」。

耶穌公開地稱讚迦南婦人的信心是大的。加上另外一位羅馬百夫長,他們是僅有的兩位受到耶穌稱讚大信心的人 (路7:9),但是只有她直接聽到耶穌的讚揚,這是耶穌有目的地突顯出來,並且明白指出的。耶穌來到推羅、西頓,是為著要將猶太人的冥頑不化和外邦人的悔改作一個明顯的對比。祂曾經指責猶太人的不信,說:「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泰爾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 (太11:21)。事實上,耶穌是去到最遙遠並且最敵對的推羅、西頓地區,為著要突顯出這位沒有見過耶穌實行神蹟的迦南婦人的信心,來對比那些在巴勒斯坦看過耶穌行神蹟的猶太人的冥頑不化。

結論:神知道我們的心事、我們的行動和我們的思想。雖然耶穌是為著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而來,但是祂沒有否認,也沒有放棄或拒絕那些主動的來到祂跟前的人。神的饒恕、拯救和恩慈最後是白白賜給那些認真、忍耐並且不斷尋求祂的人。你是否已經來到萬福之源、生命的主宰這裡了呢?你有向祂承認你的需要嗎?你是否呼求祂,請求祂的幫助呢?所有接受祂成為救主、信靠基督名字的人,就成為神的後嗣,再也不是流浪的野狗,或者迷失的羔羊,而是神的兒女!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5.html

從窮乏無助到豐足無缺 (可 10)「信心的神蹟系列之六」

從窮乏無助到豐足無缺 (馬可福音 10:46-52)
作者:葉福成
整理:曾靜香

約珥格利高里Joel Gregory講一個印度乞丐的故事,這個乞丐是個瞎子,他又窮又餓,他坐在路邊討飯。可是在那路上來往的人很少,到底他們能給他多少米。有一天他聽到一輛聲音大如雷聲的戰車在附近經過,裏面有一位Maharajah的大君,他是對窮人實施奇蹟有名的大君。這個印度乞丐想著,這真是一個難逢的好機會,他肯定這位偉大的大君王必定會停下來,把幾籃的米送給他。

確實,大君的金色戰車真的停在窮乞丐的面前。當那偉大的大君從戰車下來的時候,那乞丐就來到他面前跪下。但是那乞丐不敢相信這位偉大的大君是那麼的吝嗇,他還對乞丐說,“ 給我你的米 。”

那乞丐的臉顯出非常不高興、很生氣的樣子。所以他把手伸進他的碗裏,手裏抓住一粒米往大君扔過去,偉大的大君說,“你僅有的就這些嗎?”接著,乞丐生氣的吐口水在地上,很不愉快的咒罵大君、並且又向大君扔了一粒米。偉大的大君轉身,上車,就離開。

那乞丐很生氣、很情緒化、而且很抱怨,他把手伸進碗裏摸摸他剩下來的米,他覺得碗裏面有硬硬且發亮的東西,感覺上和米不一樣。他就把它從碗裏拿出來,原來是一粒黃金。他現在已不管什麼了,他把所有的米都倒出來又發現更多的黃金。窮乞丐後悔他所做的一切。如果當時他有相信偉大的大君,他所有的米都會變成黃金。 (Adapted, Pulpit Helps 2/93)

當耶穌往耶路撒取冷路過耶利哥的時候,他醫治了瞎子 巴底買 (路 18:37) 。他忍不住的呼叫、要耶穌的幫助,要求他的憐憫,爭取他的注意。在歷史上,耶利哥出名於它倒塌的圍墻 (書 6:26)。當時耶利哥對於旅客是一個危險的地方,正如耶穌所講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所形容當時的狀況 ( 路 10:30),但是耶利哥不但是乞丐巴底買得救的地方、也是稅吏長撒該 (路 19:1) 得救的地方。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 (20: 29-34) 的不同在於馬可只講一個瞎乞丐的故事而不是兩個,而且馬可與路加不同的記載 (18: 35-43) 在於馬可紀錄乞丐的名子。

表達你的真誠認識
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討飯。 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可 10:46-47)

有障礙的人經常被人欺負、排除和被輕視。他們不僅會覺得自卑,他們更要面對生活的不方便和社會的諷刺。瞎人對最支持他的家人還是一個挑戰,對最寬容的公眾還是眼中釘,和對惡霸的人是最理想的的目標。他們受盡創傷、意外的危險、甚至死亡在不關心的家人手上,他們認為瞎眼的人是不可接近的、是應受處罰的、是個不正常的人。

大部分人都聽過「三隻瞎老鼠」three blind mice的童謠。歷史學家說那位農夫的妻子沒有用刀切了三隻老鼠的尾巴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恐佈的童謠,事實上,來自那時的社會,政治和歷史的背景。根據學者的研究,那位「農夫的妻子」應該是英格蘭的瑪莉皇后,她對三個不識相的貴族非常生氣,結果重重的懲罰他們,甚至生生的把他們焚燒了。http://www.mother.com/~prdesign/ThreeMice.html

眼睛看不見的乞丐他過的是一個無法忍受的生活。他們討飯為生,因為他們的家人太窮了而沒辦法去養育他們,也可能覺得和他們在一起是一種羞恥,或太迷信了而不願意承認他們。。所以瞎人只好依賴陌生人的愛心來得到每天的食物、新聞和大部分的用品。

巴底買和群眾有不同的見解、觀念以及對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態度。這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 20: 29-34 和馬可福音 10:46-52。當巴底買問群眾有甚麼特別的事情要發生的時候,他們都一口同聲的回答說,「拿撒勒的耶穌要經過這裡。」但是巴底買很不同意他們的說法或接納他們的稱呼。這位表面瞎眼但是裡面明目的乞丐並沒有作「拿撒勒的耶穌」的稱呼,而是用一個不同的名字和給與一個不同的解釋:「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

「拿撒勒的耶穌」是指著耶穌的人性 (徒 2: 22),但是「大衛的子孫耶穌」是呼籲祂的神性。很多人,如拿但業,把拿撒勒的耶穌視為約瑟的兒子 (約 1:45)。因此,「拿撒勒的耶穌」是提到他的直系的祖先,而「大衛的子孫耶穌」提到他的皇族的祖先。前者是描寫祂地上歸屬和本地住處 ( 太 2:23) 但是後者提及祂神聖屬性和天上歸屬。拿撒勒的稱呼是非信徒,嘲弄者和誹謗者喜歡使用在耶穌身上,譬如抓耶穌的軍人和差役 (約 18:3-5),質問彼得的使女 (太 26:71),挑戰耶穌權柄的污鬼 (可 1:24,路4:34)。「拿撒勒的耶穌」也是門徒在理解耶穌復活的意思之前對耶穌的稱呼 (路24:18-19)。悔改,更新和得力的彼得他在早期教會的牧養及如領袖般的講道,他使用一個不同的神學名辭來形容復活的基督。復活之後,耶穌被稱為「拿撒勒的耶穌基督·」,而不是「拿撒勒的耶穌」(徒 3:6, 4 : 10)

這些事巴底買成功的比例很小,馬可告訴讀者,群眾的人數是非常的多 (40
節)。可是,他們那天的熱烈喧嚷竟然都被那位反對他們的瞎人用宣揚、狡辯、喊叫來破壞、搗亂和打碎。 (路加福音18:38) 路加使用一個更獨特的字描寫瞎人的喊叫。馬可使用普通的 krazo描寫瞎人的喊叫,但是路加使用比較專門的 boao,形容用更吵鬧和分裂性的大叫來求幫助。這個很少用的字「呼叫」、很普遍的用來形容施洗約翰在曠野喊著 (太 3:3,可 1:3,路3:4,約 1:23) 的意思,亦是耶穌在十字架上喊著的聲音 (可 15:34)。除了施洗約翰和耶穌喊著以外,這字通常描寫集體或眾人的叫喊,譬如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伸冤 ( 路18:7),多人被污鬼附著、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 (徒 8:7),和反對福音的百姓 (徒17:6,21:34)。所以這位瞎人和群眾敵對且在他們當中和他們一樣用大而尖銳的聲音,因而引起他們的驚奇和他們的注意。

巴底買該被稱贊。他是瞎子,但是他不是啞吧或是聾子。他打開他的耳朵來聽,他的嘴巴常常提到耶穌的名字。信心的眼睛使他看見,他內心深處的力量使他行動。雖然他的視力有問題,但他有理解能力。雖然他沒機會閱讀或上學,但他能明白了解和認真學習。

提出你的真實要求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罷。”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喇。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耶穌說、要我為你作甚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拉波尼就是夫子〕(可 10:48-51)

有一些護理學校的學生,在上課的第二個月,他們的教授給他們隨堂測驗 。(學生們從沒有期待過也永不會忘記的測驗)作一個盡責的學生,他們都很快的從頭一個題目一直作下去,直到讀最後的一個問題:「學校的女清潔工叫甚麼名字?」當然這是一個玩笑。(學生們是這麼想,是個玩笑)

學生看過那個女清潔工很多次。她長得高、黑頭髮,約五十多歲,但是他們覺得他們怎會知道她的名字呢。學生們無法作答最後一個問題,只好空白那一題把試卷交出去。課堂結束以前,一名學生問老師最後那一題是否會算在他們的考試內,教授對失望的學生說,「絕對算,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你將碰到很多人。他們全部都是有價值的、重要的。他們值得你關懷和照顧,雖然你只能給一個微笑和一聲『 喂』。」(她的名字是多蘿西。)

巴底買知道一旦機會來臨他想要的是什麼。他相信耶穌會在混亂那片刻聽到他所發的聲音,儘管別人怎樣說他,想他,或對他。眾人試著不許這盲人作聲,且責備他、壓住他,認為這樣是有利於耶穌。他們可能當他是一個局外人、一個流浪者、或一個機會者,也覺得他是個無禮、固執、鬧事者。

真正的事實使他們驚訝、恐懼和生氣因為那瞎人堅定的稱呼耶穌為「大衛的子孫」。加上,既然巴底買大叫了一次沒有成功,不是就應該省下自己的氣息、降低他的聲音嗎?好讓耶穌安靜一下。所以眾人跟瞎人大叫起來。群眾兇猛地,刻薄地,和喧鬧地針對著巴底買,他們拼命地要丟他臉、閉他的口、逼他離開。不但如此,無論巴底買的懇求多認真、多堅持、多感動,他們斷定要攔阻他到耶穌的途徑。路加記載那些大叫喧鬧的人就是「在前頭走的人」;自然地,他們攔阻到耶穌身邊的路 (路 18:39)。眾人聯手的處理方法應該相當足夠處置瞎眼的巴底買,打發他想再來試的意念,但是他並不失氣、失望和心痛。巴底買非常的堅持,不離開、終於能接近耶穌。阻塞和指責也不能夠擋住他。他所受的責備 (48節) 都被記載在符類福音 (馬太,馬可,路加福音) 裡 (太 20:31,可 10:48)。惟一跟他一樣嚴重受到指責的人,就是福音書所記載的,那些把小孩帶來見耶穌的人,要耶穌給這些小孩祝福的人 (太 19:13,可 10:13)。

最後,巴底買的勇氣得到獎勵。耶穌想要了解他就叫他過來和他交談。彌賽亞絕對不會拒絕任何向祂大聲宣揚身體力行的人,稱呼祂名的人,求祂留意的人,懇求伸冤的人和不願離開的人。巴底買想的對。耶穌總是會為瞎眼的人停下來跟他們交談、醫治他們。無論他們在耶利哥,或在醫治兩個瞎子的迦百農 (太 9:27 ),或在伯賽大醫好另一個瞎子 (可 8:22),耶穌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關心和照顧他們。甚至在耶路撒冷殿裡他治好到耶穌跟前的瞎子瘸子,這些奇事都行在訂眼看住耶穌 的祭司長和文士法利賽人面前 (太 21:14-15),之後他們致祂於死罪。

讓神填滿你的空虛
耶穌說、你去罷.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可 10:52)

有一天一個穿破衣服的乞丐挨家敲門,要求幾分錢去買東西吃。當他抱怨自己的不幸的時候他懷疑為什麼有錢人總是不滿足而且想要更多。他認識一位買船為業的富有企業家,竟然一夜之間他失去了一切,因為在風暴之下船沈了。

乞丐對自己說:「至於我,只要我夠吃夠穿我什麼都不求了。」只是那時刻「財富」出現對他說:「我一路想要幫你。在一個條件下我要把黃金倒進你的錢包:所有掉進你的錢包的都是你的黃金;但是每一個掉在地上的都將成為灰塵。你瞭解嗎?」

那乞丐興奮地說,「是的,我瞭解。」然而,「財富」提醒他,「你的錢包已經舊了,所以不要裝得太重。」

乞丐再也等不及了,他立刻打開他的錢包,而一連串的金幣倒進他的錢包。那錢包很快的開始漸漸重了。「財富」警告乞丐他的錢包不可以再裝了,但是乞丐大聲呼喊「更多一點。多幾個吧。再給兩個,再給一個。」又回到再多幾個,不久那錢包就裂開了,所有的金幣都掉在地上都變成灰塵。 (The Moral Compass 169-70, William J. Bennett, NY: Simon & Schuster, 1995)

一個中國的俗語,說:「乞丐做慣了就不想做王。」

有一次有人說當窮人和飢餓者來找耶穌,祂沒有給他們錢,更很少給他們食物;基督給他們的是愛和服事,而最偉大的禮物是 –祂自己。

有句話說,「做乞丐的不可以挑剔。」他除了忍受一切的遭遇和接受別人的施捨以外是沒有選擇的。然而,巴底買那天作出選擇衝破過去的生涯,跟著耶穌上路到耶路撒冷因為耶穌待巴底買不像別人對待他。耶穌不是「對」巴底買講話或講「有關」他的話,而是「跟」他談話,給他一個可回答的機會和給他一個選擇。耶穌不懼怕也不害羞當他在公眾的地方跟瞎眼的人在一起。寧願說,祂對盲人有愛心,感情和同情是有目共睹的。

巴底買可以回到家人身邊,留在耶利哥城,過個正常生活,但是他決定跟從耶穌,陪祂上耶路撒冷,見證祂被釘死。一個乞丐經常被視為不斷地要求救濟,施捨,或兩者全要。可是,巴底買不像一般要求捐款或醫治的乞丐。當然,他要求視力,但是並非為了看世界的事物,他想看的乃是他救主的臉,而且不僅是一刻而已,從那天開始,他從不離開祂的身邊。他有自由可以離開,回家過正常的生活,但是他作了一個聰明的選擇,就是跟隨耶穌。

跟隨耶穌不是一個難做的決定。巴底買是耶穌第一個公開在眾人面前醫治的瞎子(46節)。耶穌醫治迦百農的兩個瞎子是在祂居住的屋子裡 (太 9 : 27)。此外,在伯賽大耶穌拉著瞎子的手到村外醫治他 (可 8:23)。在第三個場合,耶穌醫治另一個瞎子是在自己門徒的面前 (約 9:1-6)。巴底買沒有聽過或認識過有這樣同情瞎子的人。瞎子們能夠擁有耶穌的雙睛,耳朵,嘴巴,手指和愛心。祂與他們溝通交流,給他們視力,教他們怎樣做 (太 9:30),去哪裡 (可 8:26),如何得信心 (約 9:37)。祂對他們發問,向他們傾聽,但更重要的是祂伸手摸他們。耶穌四次私人跟他們交往的時候,他用手摸他們 (太 9:29,20:34,可 8:23,約 9:6)。馬太 20:34 也有相似的記載,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醫治了他們。

讀者不知道迦南婦人 (路 8:48) 的名字或百夫長 (路7:9) 的大信心或其他耶穌稱讚他們的信心的人,包括癱子 (路 5:20),迦百農的兩個瞎子 (太9:37) ,患血漏的女人 (可5:25) ,把香膏抹耶穌的女人 (路 7:50),和十個長大痲瘋的人 (路 17:18-19)。他們都因為有信心而得到醫治, 只有巴底買的名字是公開的,因著一個理由:巴底買跟其他門徒一起經歷他們的救主的十字架,埋葬,和空墳。

結論:內在的理解比外在的更有力量。人可以擋阻你到耶穌的路徑,但是他們不可能壓住你對基督的信心,希望和渴望。當然,大聲吵鬧或瘋狂的作為會產生更深的印象,但是不同的是那深刻的信心。今天你要做一個真正的門徒就不要渴望那可以暫時或短暫滿足你的事情,要不間斷的跟隨祂、要一路跟著他。栽培你的信心生長,加強你對祂的認識,見證在祂裏面的豐富。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6.html

饒恕的益與損 (路 7)「信心的神蹟系列之七」

饒恕的益與損 (路加7:36-50)
作者:葉福成
整理:余凱昌

每個星期六,有一個人,都會去他的理髮店。在某一個星期六,這人向他的理髮師說:他將會去羅馬。理髮師問:你會乘坐那個航班的飛橙?那人說:“A-1”,理髮師驚訝地大聲叫:“A-1? 你瘋了?那航班的飛機,食物很可怕!飛行時聲浪很大,你將不能入睡。”

沉靜了片刻,理髮師很客氣地又問:“你會入住那間旅館?”那人回答:“富麗酒店。”理髮師又大叫:“你為甚麼去這種地方,那酒店的床墊,像頭石那樣硬,又有很多蟑螂,”又沉默了片刻後,那人說:“啊,你猜猜,我去羅馬干甚麼?”“做這麼?”理髮師好奇的追問,那人說:“我是要去看教皇!”那理髮師怀疑地尖聲說:“從來沒有人,能夠近距離看見教皇,見到教皇你很難有機會。”

兩星期後,那人從羅馬回來,理髮師聽聞航班和酒店都挺好,就驚奇地問那人,可有走近去看教皇,那人伸開他雙手約兩英尺的距離,然後說:“我看見教皇就是這麼近,他還與我對話。”理髮師不敢相信地說:“怎麼可能,他對你說了麼?”那人說:“教皇問:是誰把你的頭髮剪成這個樣子,多麼難看?」

在路加福音,描述有一個不請自來的罪人,進到法利賽人西門的家,被西門毫不客氣地指責她的出現和行為。法利賽人西門覺得很尷尬和很不舒服,對她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不滿和討厭。其實,西門這種膚淺思想,產生負面態度和刺耳說話的背後,是一個自以為善,自我為中心和自滿的法利賽人。

為甚麼神藉著基督,願意赦免這女人的罪,並且接納和拯救她呢?在這女人身上,耶穌看到什麼,是西門看不到的東西?她如何解釋自己的用意和證明法利賽人的錯誤?

耶穌來是為了心碎的人,不是頸硬的人
7:36“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一齊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7:37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7:38 “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路 7:36-38)

一有個人,在夢中看見,一個天使帶著他進到一間教堂,他看見崇拜的人,在唱詩歌讚美神。儘管他很尃心地聽他們所唱的歌,但卻沒有歌詞從他們的嘴裡出來。教會的音樂家也彈奏著他們的樂器,但也沒有聽到音樂聲,甚至連他們。讀禱文也沒聲音。

那人便問天使,為什麼他聽不到任何樂器,歌唱,講道,或禱告。天使解釋:“你所聽到的,像是神所聽到的,因為神只聽到從心所發出的,只在嘴唇所出的,神是聽不到的。”

後來,那人竟聽到,在最後一行的小孩,所說出主祷文的禱告。那人興奮地說:“我聽到禱告了,我聽到禱告了,但怎能接受?那禱告,好像來自一個不能分別自己左右手的小孩。」天使回答:「你所聽的,是神惟一在那聚會裡,所聽到的部分。祂聽到這小孩的禱告,因為他的心意和話語是一致的,是全心全意地的禱告。」(Adapted, Adult Bible Study Teacher, SBC, 10/31/93)

女人為她的罪而哭泣,聖經唯一記載她是從心底裡,從她內心的最深處,從頭到腳為著自己的罪而哭泣的人。她哭泣並不是因為別人把她當成罪人,也不是因為耶穌為了她的緣故,而受到別人的批評,更不是因為她不受歡迎,被人侮辱和誤解。對她來講,其他人的出現不並重要,無論是法利賽人、門徒,或其他男人。她是為自己的罪和被罪的攻擊,扎心,和無情而哭及祈求。她的眼淚不斷,不舒服,無發控制和很難看地流到她的臉。

那女人認為自己不配站在耶穌前面,把香膏膏抹在耶穌的頭上,或跟祂講話。所以,她溫順地站在祂後面,沉默無聲地將倒香膏倒在祂的腳上。她不在乎她救主的指責,而只在乎自己的污穢,受到過去和男人所的定罪。她對罪的討厭已經變成惡心和無助了。她不需要人對她說:有關罪的重罰和代價,罪的職責和交代。她無止境地,重複又重複,毫無攔阻地哭出來。

希臘文使用不同的字來形容一個人的哭泣。耶穌的哭泣(dakruo)是比較冷靜的(約11:35),但是她的「哭」(klaio) ,是大聲的,悲痛及傷心的哭。這哭好像什彼得三次否認耶穌·之後的哭(太 26:75,可 14: 72-15:1,路22:62);以及馬利亞為她弟弟拉撒路之死 (約 11:33)和為著被定十字架的耶穌( 約 20:11) 而悲哀的哭;亦是眾人為一小女孩的哭(可 5:38,路8:52)。這位哭泣的女人,沒有出賣她的朋友或鄰居,她從來沒有經歷親人離別的痛苦,儘管如此,她痛苦地感覺到罪是她的殺手,已經刺到她的良心,好像一把刀子刺透她的心,她覺得自己好像僵屍首和失敗者 - 失了自己的童真,尊嚴,和未來。

慚愧,後悔,和悔改是不同的。後悔是頭腦知道自己的不對,慚愧是在心裡感到辱,但悔改是承認自己的罪而改變的行為。如 Puritans 說,「悔改是一個人的完全和特出的變化。」

耶穌來是為了心動的人,不是自義的人
7:39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7:40 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西門說:夫子請說。7:41 耶穌說:一個債主,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7:42 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那一個更愛他呢。7:43 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穌說:你斷的不錯。7:44 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麼。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
7:45 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
7:46 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7:47 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 7:39-47)

十字聖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 - 1542-1591) 說,「一個基督徒總要記得他行善的價值不是在於數量和優等,而是在於神的愛感動他所做這些事。」

大約 500 年前,勞倫斯弟兄(1605-1691),一位平凡的平信徒,以熱心和低微地奉獻他的一生,在修道院裡作一名廚師,得到人的佩服和稱讚。他寫下他的秘密在一本小冊子上,留傳給世世代代的信徒看,這冊子名為<<與神同在---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勞倫斯兄弟說:“我的事奉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只是付出愛心和熱心去做那些不是特別刺激和吸引人的工作。”他又說:“我為著神的愛,反我的鍋所煎的雞。以及當我不能夠做任何東西的時候,我足以為神的愛而撿起一支稻草。」

有人說:“任務要求你倒一杯奶,但是愛心會加上一點巧克力。”有句話說: “世上有兩種人,施的和受的。施的吃得好 - 但受的會睡得好。”(Quotable Quotations 155)

那有罪的女人所來的目標不是為著要求耶穌的恩惠或安慰或注意,亦不是要求耶穌聽她的心聲或心事,或為她按手。她來為著向那位為罪人犧牲而奉獻祂一切的表達她的愛心,感激,和敬佩。沒有在宴會吃飯的人比她更深度和清楚的理解耶穌為罪人所付的愛是多麼寶貴和富麗的。

在耶穌的比喻中,他比較她對救恩的瞭解如一個明白他所欠的債實在是五十兩銀子或五百天的薪酬,略微超出83個星期或一年七個月的薪水,減去 56 安息日休假。17 個月的工資是挺多的錢,可以足夠做新房子的首期,或够做小生意的資本,或一間小教會整年的預算。

在她的心和腦裡那女人知道她欠耶穌挺多。雖然她不可以類似的或同程度的回報祂,但是她可以大和小的方法去償還耶穌。她不單是弄濕耶穌的腳;她像似浸濕,潑濕,降雨,倒水在耶穌的腳。希臘文形容她的動作「溼」(44節)亦是描述羅得出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的事情 (路17:29),以利亞禱告、天就「降」下雨來的例子(雅5:18),以及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太 5:45)。

那客人不僅潑眼淚在耶穌的腳上,她徹底地使用她的頭髮弄乾耶穌的腳。「擦乾」的原文也出現在約翰 13:5 所記載耶穌洗了門徒的腳之後,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在這次的情況中那毛巾是她的頭髮!和等的愛!和等的低微!多麼麻煩和多麼骯髒!那時候的人是穿鞋在灰塵路走。她根本沒有毛巾,但是她使用她的頭髮去抹乾耶穌的又髒又累的腳。

她所帶來的香水之價值,數量和品種也可以從另一個人 - 馬利亞所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所付出的算出來。根據希臘文所記載約翰 12:3,馬利亞用同樣昂貴的香水,倒了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或值得三十兩銀子或三白天或一年薪水的真哪噠香膏( 約 12:5),倒在耶穌的腳上(約 11:2)和頭上(可 14:3)。如果一年的薪酬被倒在耶穌的頭和腳,那只有單倒他的腳會平均上需要大概半年的薪酬 – 那足以買一輛汽車,花一年的學院學費,或為一家四口之家享受海外假期!

耶穌對那富足的年輕人 ( 可 10:21) ,門徒(約 13:1),約翰(約 13: 22-23),馬大、馬利亞、並拉撒路(約 11:5)很清楚被記載聖經,但是唯有這個女人在聖經中被紀錄是自願地,無條件地和坦然地愛耶穌。儘管在福音書唯一的承認愛耶穌的人-比得- 所表達的愛也是因著耶穌所發的問題之下才承認的(約 21:15)。而且跟其他七個在福音書中對耶穌有信心的例子而比 (路5:17-26,路7:1-10,可 5:25-34,太 15:21-28,可 10:46-52,路7:36-50,路17:11-19),她是唯一不是懇求醫治才找耶穌。

耶穌來是為了心清的人,不是固執的人
7:48 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7:49 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甚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7:50 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罷。(路 7:47-50)

有一次有一對新到教會的夫婦邀請教會使用他們的家舉行禱告會。他們準備了很多茶點給出席的弟兄姊妹,包括蛋糕,飲料 - 蘋果汁,中國茶,紅豆湯以及不同的水果 –鱷梨樹,柿子,和密瓜。

那天的豐富食物供應引起了有關果樹的題目。我的妻子提到她的夢想是成功的栽種三種果樹 - 用於湯稅的冬瓜,用於做菜的番茄,和用於飲料的檸檬。她說栽種檸檬樹的好處乃是她想要一棵檸檬樹因為我們曾經有一棵檸檬樹再我們的舊房子,很方便隨時去外面採取。原來她最喜歡的飲料是有任何有檸檬的飲料 – 加上檸檬的可口可樂,檸茶,甚至檸檬的水!

那位女主人聽到她所說就立刻去她的冰箱拿一包檸檬給她,便說,「妳可以帶回家用。」我的太太不好意思之下便拒絕,「不行,不行,我不能夠用多麼多。妳留下一些給自己用。」那位女主人回答,「不,不,你把全部拿走吧。我們很少用它。再說,我的後院裡有整棵樹!」

最後,付出香膏的女人相信耶穌已經帶了一件豐富和完美的寬恕的禮物給罪人。

神的饒恕是一份供給要求者的免費厚禮。在基督裡的饒恕的基本意思節是跟希臘字charizomai 或42 , 43, 48節的「免」或「赦免」有重要的理解聯繫。Charizomai 的原根字乃是讀者們所熟悉的charis 或「恩典」。這樣神在基督裡不僅赦免了我們的罪,他還是有慷慨的,自願地,豐富地寬恕了我們。

在耶穌的比喻中,那女人是屬於第一個明白和承認自己所有的大債務的人,並且要求合爭取神白白所賜的饒恕。像比喻中的第一個人,她覺得她沒有能力償還自己所欠的因為她根本沒有什麼直錢做貸款的東西。她不單不能付貸款;她也不能給利斯。42節澄清:「他們無力償還。」他們沒有儲蓄,朋友,和未來的遺產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或償還多麼巨大的債務或貸款。耶穌為罪人所犧牲的救恩付款和贖金也是多麼的寶貴和高價。我們沒有辦法付罪的貸款,亦沒有動力詢問他,但是耶穌自願地和毫無怨言的為罪人付出祂的生命。

神豐盛的饒恕如一首歌的歌詞:
「他支付他沒有欠的債,
我欠我不能支付的債,
我需要有人洗淨我的罪,
如今我整天歌唱,
「奇異恩典」每天傳
基督·耶穌支付我不能夠支付的債。」

結論:你是否是百萬富翁,或者賺到或承受了一百萬,對祂不重要。最要緊的乃是你是否知道我們在主耶穌·的豐富恩典 - 祂本來富足,卻為我們成了貧窮,叫我們因她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哥後8:9);你是否有「富足」的態度對祂 (路12 : 21)和在信心上富足 ( 雅 2:5)。沒有基督的生命是貧窮的人生但是在耶穌裡我們是最富足的!

英文版本: 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6.html

萬福之源 (路 17) 「信心的神蹟系列之八」

萬福之源 (路加福音17:11-19)
作者:葉福成
翻譯:陳俊峰

有句成語說,「熟視無睹」它的意思是「對經常看見的東西像沒看見一樣。」人生有個可悲和可怕的真裡,乃是人經常會利用他們的家人,同工,和朋友。

有人提出九個理由來解釋,為什麼路加福音十七章中,九個被治好的痲瘋病人沒回來感謝耶穌:
一個在等著看是否真的痊癒了!
一個在等待看痊癒可以維持多久。
一個說他待會兒就會來見耶穌。
一個認定他根本未曾得過痲瘋病。
一個說他遲早總會復原的。
一個把榮耀歸給祭司。
一個說:「噢,耶穌也沒做什麼啊!」
一個說:「每個拉比都會做這種事!」
一個說:「其實我的病情在這之前,已大有進步了!」
(Charles. L. Brown, Content The Newsletter, June, 1990, p. 3)

耶穌在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中,有九個猶太裔及一個撒瑪利亞裔的痲瘋病人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罷!」痲瘋病人是當時社會的「隱形人」,健康的人都討厭、避免與拒絕於他們交往。撒瑪利亞人則是主前七百二十二至二十一年時,亞述帝國攻取撒瑪利亞城後,留下來的外邦人與當地以色列人通婚所生的後代 (王下17:23-24)。耶穌醫治了十個患者,但是只有一位撒瑪利亞外邦人,一位被猶太人逐出的人,很感動很熱情地立刻回頭來感激耶穌為他所做的一切。

神對那些祈求並得到幫助的人,有什麼期待?人怎樣對神所成就的表達心中的感激呢?有什麼行動、特徵可以準確的表明或描繪一個真正改變的生命?

極力地贊美神
17:11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17:12 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17:13 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罷。17:14 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17:15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路 17:11-15)

當著名作家華倫威爾斯比牧師 (Warren Wiersbe)與妻子首次到世界著名的倫敦聖保羅教堂時,亦是英國王子查爾斯與黛安娜的婚禮教堂,他們被其富麗堂皇、莊嚴肅穆的氣氛所震懾,威爾斯比太太問嚮導建這間教堂的目的。嚮導毫不猶疑地回答:「把榮耀歸給神啊!」(Real Worship 132, Warren Wiersbe)

德國著名的作曲家約翰.塞巴斯坦.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常把三個字母SDG寫於曲譜 (後),表示Soli (唯一)Deo (神) Gloria (榮耀) 或「榮耀獨歸於神。」

「榮耀」的希臘文doxa是三一頌 (doxology) 的前音節,亦是「頌」意思。我們讚美神因祂是萬福之源,生命的主宰 (詩133:3, 128:2) 和永生的根源 (希5:9) 。祂的榮耀彰顯於天 (詩8:1, 113:4)、充滿全地以及高過全地 (詩57:5, 72:19,108:5),也在列國萬民中 (結39:21) 。

神只能獨享其榮,祂不容許其榮被否認或 (遮掩) 奪取,所以唱讚美詩時,我們唱:「榮耀全歸你」或「唯有你配得……」羅馬書十一章36節形容得更貼切:「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正如約翰查理士萊爾 (John Charles Ryle) 所說:「我們所有都是從神借來的。」

榮耀神乃是要獻上、回報及讚美神和祂的名,因此一般的英語聖經用「讚美」(17節) 代替「榮耀」一詞。(讚美) 榮耀神是立即的、適時的、和必要的。

希臘文「立刻」一字詮譯出,瘸腿的 (路5:25)、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的婦女 (路13:13)、瞎眼的乞丐 (路18:43) 三個被耶穌治好的人,他們讚美神的行動。當瘸腿者被醫好時,他當著眾人面前,立刻起來,拿著他躺臥的褥子回家去,歸榮耀與神;而當耶穌把手按在病了十八年的婦女身上,她立刻直起腰來,歸榮耀與神;瞎眼的乞丐也立刻看見了,就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

雖然「立刻」這字並沒出現在這段經文中,但是撒瑪利亞人發現自己得到醫治後,沒有等待、延遲或忽略把榮耀歸於神。與耶穌接觸過的人中,沒有一個像他那麼大聲和用力的感謝讚美神;希臘文mega或「大聲」(15節) 乃是巨大之意。另四處記載與這大聲讚美有關的經文都是出於組合的,而非一人或尋常的表現。兩次「大聲」的呼叫是出於被污鬼附著的人,而其他兩次是記載眾門徒大聲迎接耶穌到耶路撒冷 (路19:37) 以及眾人大聲逼害耶穌 (路23:23) 。

這位撒瑪利亞人做了普通人或正常人不能做的事情;他 (慷慨) 滿心地、不斷地大聲讚美神。撒瑪利亞人像是一人樂隊,是個人獨唱特會,他昇高一個合唱團和一人詩班的精神和超自然的靈感,高聲歡呼和製造氣氛,引人注意但歸神榮耀。

長大痲瘋的撒瑪利亞人,有足夠機會訓練或預備自己應付這次的挑戰。從前他經常需要警告附近的人要保持距離,所以他們亦是從遠處向耶穌呼叫。如今當他被治好後,他雖然不再需要喊叫,但是他更有理由大聲的呼叫。實在他一人歡呼的組織(舉動) 很適合和完美的代替九個失蹤隊員的責任。得醫治的撒瑪利亞人並沒有突然失憶,改變他的做法,或降低他的聲音當他接近耶穌時!

具體地贊美神
17:16 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路 17:16)

中國有句成語:「飲水思源。」

有個朋友傳了一封鼓勵人存感恩的心的電郵給我:
「若你冰箱有食物、身上有衣服、頭上有屋頂、有地方可睡,你比全球百分之八的人更富有。
若你銀行有存款、錢包內有錢、家有零用錢,你是全球百分之八的富有人。
若你早晨醒來,擁有的健康大於病痛,
你比那百萬個不能活過這星期的人有福。
若你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寂寞,被凌虐的痛苦,或飢餓的折磨,
你的環境比世界上的五十億人更好。
若你能有自由參加教會聚會,無需害怕騷擾、被捕、凌虐、或死亡,
你比世界上其他三十億人更有福。
若雙親仍 (廝) 相守且健在,你是稀有的。」

很驚訝的是,在整本聖經中,被耶穌治好的人裡面,只有撒瑪利亞人才想到回去感謝祂的慈愛嗎。四福音書只記載十一個「感謝」的希臘文動詞:九次記錄耶穌向父神的「感謝」,包括四次提到耶穌喂飽眾人 (太 15:35,可 8:6,約6:11, 6 :23) ,四次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做的「祝謝」 (太 26:27,可 14:23,路22:17, 19) ,一次在拉撒路復活以前 (約11: 41-42) 和最後一次的「感謝」來自比喻中 ( 路18:11)。確實的,這名惟一向耶穌表達謝意的竟然是被蔑視的撒瑪利亞人 (路17:16)!那就是為甚麼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有如此的爭議性。其他得醫治的人的可能會來跟耶穌談話,甚至為祂做見證或跟隨他一起走,但是僅有撒瑪利亞人清楚地闡明他的感激。在福音書裡不少人覺得感激或歸榮耀給神,但是卻沒有一位感謝耶穌。

其他九個猶太裔的麻瘋病人並沒有單獨或一起感謝耶穌,他們只想著他們到聖殿的約會,法律的裁判和祭師的證書!或許他們在想著他們將要做的事情,他們可以探訪的人和他們可以回到他們的家裡,社會,甚至工作。他們有其他的選擇和計畫,放棄了去認識給他們好處的耶穌,跟祂見面和說話的大好機會。他們忽略了讓耶穌栽培一個更親密和深厚並投入的關係,因為他們醫治痊癒之後,從頭到尾都沒有進一步的走近或邁向耶穌!事實上,他們痊癒之後,無論在空間中或靈性上,比以前更疏遠和更見外。更失望和失禮的,他們沒有要求撒瑪利亞人幫他們代為感謝,和根本沒有問撒瑪利亞人為什麼他們不回去而還留下的原因。

感謝神並不需要花言巧語,或很複雜的步驟,也不需花錢,而只需要真心的表達,拿出時間和個人衷心的感恩。原文記載撒瑪利亞的麻瘋病人是俯伏著「用臉貼腳」(中文翻譯缺乏「用口與唇」此句意謂全心全意) 在耶穌腳前感謝他,他的行動是最好的表達。他的表達比任何俯伏在耶穌腳前的更激烈和熱情 (誠心),包括俯伏在地而不是在腳的門徒 (太17:6-8)、和俯伏在耶穌腳前的睚魯 (可5:22) 及馬利亞 (約十一32) 但不是俯伏貼著臉在耶穌的腳,但這位撒瑪利亞的麻瘋病人作的更多。他的膝跪在地上,他的人躺在地上和他的臉伏貼在耶穌的腳上。普通人不會了解這位外人目前的感受和過去受的苦。

生命中最大的美德就是有謙卑的心、有正直的心和有感恩的心。撒瑪利人有很多值得感謝的事。耶穌不只醫治,也告訴他人生該走的路並給予祝福。請留意撒瑪利人沒有直接求耶穌醫治而他只求耶穌憐憫他,但耶穌不只醫治他還告訴他該去何處,見何人及何時去。耶穌關心他們能得到祭司的證明過於對祂的感謝,祂沒有為難撒瑪利亞人,藉此使人更了解當時撒瑪利亞人的社會背景。

感恩的行動不只是宗教責任,也是社交禮儀,和與人相處的工具。父母、老師、親戚、手足、夫妻及小孩們都該盡力實行這個教導。

親自去贊美神
17:17 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麼.那九個在哪裡呢。17:18 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 神麼。17:19 就對那人說、起來走罷.你的信救了你了。(路 17:17-19)

日本法庭曾判決當地政府必須支付一千五百萬元,給一九○七年因製定「麻瘋病預防法」受波及的一百二十七名受害者,此舉使一些痲瘋病者得到應有的賠償。「紐約時報」報導:「痲瘋病雖是由病菌傳播,卻不會因接觸患者而被傳染。然而,一旦染上此病,病菌會損壞神經系統,如不接受治療,將會嚴重變型,手腳會向內彎曲,頭髮掉落,鼻子塌下及嘴唇下垂,乍看有點像獅子的樣子。這些畸型發生是因為神經系統損壞,而使病人失去感覺,遇燒傷或割傷也沒有反應。」(New York Times 7/5/01 "After 90 years, Small Gestures of Joy for Lepers")

在宗教方面,摩西律法要求身上長大痲瘋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並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只要他有此病在身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利13:45-46)。

那撒瑪利亞人不單只竭力地歸榮耀與神及實際地感謝耶穌,他也體驗到親近耶穌的美好。他回來不是因為他不需要祭司的證明,他與其他九個有同樣的需要。因撒瑪利亞人雖然不完全遵守舊約聖經,他們仍接受摩西五經,而其中利未記就是教導患者如何得到潔淨。

本地的祭師所判決的還可以等;反而尊榮的大祭司 (希 4:14) 跟他的時間和面談還有限制。很不幸的,其他九個猶太籍病者只能從遠處看到、聽見及經歷耶穌,而耶穌也只在「遠遠的」(12節) 與他們溝通和見面,有多遠呢?路加福音十四章31-33節耶穌提到的故事:「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趁敵人『遙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這兩處是用同樣一個「遠」字。但最重要的,他們失去了耶穌進耶路撒冷前與他們相見的機會,他們只能外表的相會而卻不是心靈相通,只是表面和頭腦的認識而不是直接和親身的接觸。只有撒瑪利亞人能與耶穌有這麼親近、坦率及更新的關係。

那九個猶太籍患者看起來很接近耶穌,實際上卻很遙遠。他們十位似是一樣可是他們的差別很大。耶穌對這位混血兒所做的感到十分滿意,卻對自己的民族覺得非常傷心失望。人可以在事成之前是多麼熱情對神,卻在事成之後變的多麼冷酷無情;有需要時就依靠祂,不然就置之不理;毫不遲疑的來,一聲不響就走。猶太人稱耶穌為主 (13節) 但是他們卻不願意留下跟祂學習或交通。耶穌對他們沒有理由的離去不後悔,他們原本可以聽到耶穌的吩咐和忠告,亦可以逗留親自問耶穌一些話,但是他們不辭而別。

很可悲的是,我們要禮物,卻不要贈物者;要得到醫治,卻不要醫生;要承受天國,但卻不要國王;我們得力之後就忘了源頭;得到永生的生命,卻忘了今生的得勝;打開門後,就扔掉鑰匙。

結論:痲瘋病使人的身體受折磨、變畸型,傷害我們的身體,但是失憶症傷害我們的心思意念、靈性和人格。忘恩負義,在神眼中是種可怕的病,它容易使我們忘記神的恩典,輕視祂的工作,不懂得去回報。你是否感謝神恆久的慈愛及祂奇妙的作為?你有沒有因祂世世代代的公義及信實感謝祂?聖經提醒我們要感恩,因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詩103:10)。你在尋求幫助及得到幫助後的態度是否一樣呢?你是屬於百分之九十得了失憶症的人或是百分之十感恩圖報的人呢?你是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或百分之百的榮耀神呢?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