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崇拜:到教會必做的事!(路 2 )

崇拜:到教會必做的事!(路加福音2:39-52 )
作者:葉福成
整理:林曾靜

我是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當葛培理佈道協會在1978年來到新加坡。教會年輕人的領袖和導師開車7個小時, 帶著我們學生們越過邊界參加這次的聚會。我們欣喜到極。對我們許多人,這是首次出國。我們必要取得護照,獲得父母的許可,並睡在當地的教會,以節省金錢。

成千上萬的人參加首晚的聚會。領袖們提醒我們必須互相照顧。在第一晚上的佈道會結束時,我們跟著其他參與者趕緊地離開球場,並在大約晚上10時我們開心的回到所住的教會。當晩我們30多青年人的興奮,愉快和閒聊的氣氛,忽然有人問到: 「李小弟在哪裡?有沒有人看見他?他坐誰的汽車?」那喜悅興奮的氣氛,完全給嚇住了,因為李小弟只有14歲,全團最年輕的一個,是大家都喜愛的小弟弟。

教會領袖們當然不可能擠著回程交通回到球場找人。不只是如此,他們對於新加坡的地方一點都不熟悉,因此報警是唯一的辦法。教會和領袖們,加上我們都很擔心李弟弟。大約熬過一個小時多後,李小弟突然出現,我們才放下心中的一塊石頭。

大家,包括我,質問他,「你到底去了哪裡呢?」但他反駁我, 「你還問!因著人海茫茫,我的眼睛就一路盯著你的鞋子,你的褲子,你在擁擠人群中的每一步,我相信我一定沒有跟錯人,但是跟了一陳子,我抬起頭來看你,才發現我跟錯人了!我走在別人的背後。所以,我就坐在路邊,直到一名計程車司機看到我,並免費送我回到我住的地方。」至少他聰明地記住我們國外住的地址!

當耶穌12歲時,一件令人費解,不可思議及無法澄清的事情發生。祂的父母從耶路撒冷回到自己的城拿撒勒途中,發現耶穌不見了。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在商場失去你的孩子?忘了你停車在哪裡?離開你的家卻忘了關爐?這些事其實是經常發生的。

你是否有過在往教會的時候,忘了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或者去團契或做事奉但是,忘記了主?我們怎樣防止我們去教會敬拜的時候,浪費時間,毫無得著,也沒有收穫?

崇拜是個成長的關係:看著祂!
2:39 約瑟和馬利亞照主的律法、辦完了一切的事、就回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
2:40 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2:41 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2:42 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2:43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2:44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路 2:39-44)

一個典型的美國家在星期天庭從教會開車回家。父親埋怨那天的講道太長和太悶。媽媽說,教會的風琴手彈第二首聖詩太大聲。大學主修音樂的姐姐說,她想到那位獨唱者的整首歌唱了低半音。奶奶說,她聽不太清楚,因為他們坐在後面。

當他們一家開車進入車房的時候,聽到大家所說完一切的小威利,開始發牢騷,抱怨前座的婦人所戴的大帽子。忽然他安靜下來,肘輕推他的父親,並說,「但是,爸爸,你都承認,以五毛錢的代價來說,這還是一場挺好的戲!」(Charles Swindoll, Growing Deeper)

什麼是敬拜?你怎麼知道你是去崇拜,不僅僅是去過教會?「敬拜worship」 的意思來自「值得」的字根,唯有神是值得我們的讚美與崇拜。

崇拜是一個不斷增長和名副其實的關係,而不是一個停滯或過時的關係。它要求我們有一個回應。一名敬拜者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旁觀者。當敬拜不持續增長的經驗時,它成了一種儀式,一種動作,一個慣例。

就像今天許多愕崇拜者一樣,雖然約瑟和馬利亞是一對真誠,樸實與敬虔的信徒,他們還是犯了許多敬拜著去敬拜時,所犯的最基本的錯誤:他們失去了主!他們忽略耶穌,不見和忘記祂。許多基督徒的眼睛望著其他事情如宗教禮俗,出席人數,領導的服事,和其他活動與慶典,加上所有的喧鬧。他們眼中移轉到旁邊,錯過大題而注意小節。他們熱鬧,但不集中,他們出席,但不專心。

約瑟和馬利亞不是屬世或不負責任的人;他們的只是注意力分散吧了。這也可以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它曾發生在聖經中最可靠與甜美的夫妻之一。約瑟是個義人 (太1:19) 和馬利亞是蒙大恩的女子! (路1:28) 畢竟,他們並沒有「做錯」任何事,這也是許多「教堂徒」的迷惑,有許多人純粹因著責任,只有必須和例行的原因才來教會。他們照主的律法,辦完了一切的事 ( 2:39) ,並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 2:41)。儘管他們注意各樣細節,但是有一次,他們上耶路撒冷去的時候就出了大事。照例,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 2:42) ,並守滿了節期 ( 2:43 ) 。可是,他們還失去耶穌。

耶穌也沒以格外的恩典對待祂的父母。我太太問我,為什麼耶穌沒有告訴祂的父母他的下落。其實,這並非孩子的責任去尋找父母,而是父母的責任去找孩子。此外,耶穌並沒離開他原來的地方;而是他的父母離開聖殿。當然,耶穌沒有故意躲開他們,試探,作弄或為難他們的意思。

真正的問題出於44節的「以為」或「想」的希臘文。福音書使用過五次這個原文字,而這次是第一次出現。很多人似乎對耶穌做了不需要的假設和大膽的猜測,包括祂是誰和為什麼祂來。當耶穌三十歲開始傳道時,依人「看」來,他是約瑟的兒子 (路3:23) 。耶穌多次警告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太5:17) 和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太10:34 ) 。最後一次出現在耶穌的葡萄園比喻中,講到那先雇的工人「以為」他們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 (太20:10 ) 。

問題來自44節的「以為」,該字在福音書中出現5次,其他翻譯包括「想」(太5:17 ,10:34)、「看來」(路3:23)。人對耶穌的猜想是毫無止境的,尤其是祂是何人、為什麼祂來臨。當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依人「看來」、他是約瑟的兒子、約瑟是希里的兒子 (路3:23)。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 和「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在耶穌的比喻中「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太20:10 )。

人的假設不停。他們以為祂在同行的人中間,找了祂一天。「同行的人」(44節) 在希臘文是指,可能是認識的人,這些人也許是來自同一車隊,社區或城市。或是在親族當中( 2:44),熟識的人中間找祂。或是耶穌同齡的朋友,玩伴,但他們還找不到祂,甚至找了足足三天。問題不在乎他們沒有仔細找他,他們確實很努力且認真地找祂「希臘文是ana - zeteo找出來」。問題是他們首先不該失去了耶穌的腳蹤而忽視和遺漏了祂在同在。

崇拜是個認識的關系:學習祂!
2:45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2:46 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2:47 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路 2:44-49)

有許多年,直至他51歲,雷根總統還是個民主黨的黨員。在雷根總統最成功時,他經常被記者不留情地問他這一個滿有挑戰的問題:「你為什麼們離開你以前的政黨?」雷根在1988年借著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中,清楚表達這個難以忘記的經典答案。他的回應震撼了全國,並令他的傳奇歷史更上升。他說:「那黨改變了,它永遠跟以前不同。是他們離開我;我並沒有離開他們。」
http://www.reagansheritage.org/html/reagan_rnc_88.shtml

以下有些有關崇拜的說法:
「無知敬拜如蒙住眼睛扔飛鏢在靶心,可能你會達到目標,但更可能你會帶著很多的破壞。」(Grady Scott)
「人以為敬拜如看一部電影;在我看過後可以批評論斷一番。」 (約翰奧伯格)
羅伯特韋伯 (Robert Webber) 說敬拜不是「為我們或給我們擺上的,而是該由我們擺上。」
「崇拜不是參加一個自我治療聚會或自我成功的團體。」
「崇拜的目的並非是獲得實用或功利用途。」
「崇拜不是在關乎你或我,是在關乎神。」
「崇拜不是觀看一場運動,它不是一項娛樂。」
「崇拜不是一種熱潮。是神呼換我們更接近他的驅動。」
「真正敬拜是全人--思想、情緒、意志和身體-回應神的屬性,包括對祂所說和做的反應。」 (華倫‧魏斯比)

第二個敬拜的因素是與主交通和互動。敬拜是一個認知的關係,它不是一個貶低構思,一個注重熱鬧或倒空心靈的活動,而是更豐富,更充實和更完滿地認識神。

許多教會都把牧師的講道大綱提打在次序表或投影影幕,因為他們鼓勵教友成為參與者,不只是旁觀者,成為敬拜著,而不是拜訪者。基督教信仰不是接下去地唸「哈瑞-奎師那」和其他毫無意義的吟誦。基督教敬拜是有知識,有教導性和互動性的。它穿透我們的腦海,牽涉人的思想和挑戰的人的智力。信徒的問題在於他們聽過很多講章,熟悉聖經,甚至可以預測牧師要講的下一點。這正是我們出問題的原因。

當耶穌的父母找不到耶穌同行的人中間、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他們匆忙和緊急地回到最後看過耶穌的現場和地點。約瑟和馬利亞至少曉得要回頭到,去到走失孩子的現場找耶穌。耶穌其實不是難找的。雖然許多人因著討厭假冒偽善,和互相攻擊的基督徒和基督教,就厭倦教會和團契,但你認為約瑟和馬利亞會在哪裡發現耶穌?其實你首次失去祂的地方乃是你找到他的地方。看來,教會是迷失人的地點,又是找到耶穌的地點。

甚至當約瑟和馬利亞返回耶路撒冷 (45節),他們還是想不出耶穌的下落。他們需要多少時間才找到祂,這城中?街道上,不比他們在同行的人中間、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祂的時間更少。到了第三天,他們才找到祂,因為他們從未想過聖殿是該找耶穌的地方。若這事發生在今天,他們將會被逮捕,被起訴,並被監禁!

可悲的是,聖殿乃是他們最後想不到找耶穌的地方,也是他們第一個打消,看漏或忽略的地點。我們經常批評今天的教會,因為它缺乏設施,節目和職員,但是敬拜其實是很基本的。我們看耶穌的榜樣。祂沒有同伴,但是祂跟教師對話。 不幸的是,雖然教會都在每個街頭的角落,但是它卻不在每個人心中和腦中的角落,何況在中心點。教會雖然很明顯,但是很多人卻最視為理所當然。

請注意耶穌到聖殿的目的。祂究竟在那裡做什麼?一面聽,一面問 (46節)。許多東方人慣例被動的聽,但許多西方人慣例過分的問。

由十二歲時,耶穌就更深知自己與父親的獨特關係,並且要建立個人與神的關係和接近敬拜神的重要性。對耶穌而言,神並不陌生,而是祂的父親 (49節)。

耶穌舒適坐在比祂更大的年長人之間,在知識份子之間,挑戰教師和文士,聆聽和理解他們所解釋和並轉達。祂發問題,跟他們交談,與他們分享和提高自己的悟性。祂確實很興奮,極度享受那學習場合和氣氛。

教師們都希奇祂的聰明和祂的應對 (47節),並不覺得冒犯或侮辱聽到如耶穌年輕般的質問和對話。 「聰明」(47節) 的原文亦翻譯為「悟性」 ( 西1:9,2:2) 和「深知」(弗3:4 )。「應對」是分享領會,不一定是發表意見;不是希望別人聽自己的話,而是渴望聆聽,研究,和學習。

崇拜是個活出的關系:彰顯祂!
2:48 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2:49 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麼〕2:50 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2:51 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2:52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 2:48-52)

有一個故事提到兩個人在街上碰面。第一個對第二個說,「你聽到有關哈利的事嗎?他動用公司50萬美元。」另外一個男士說: 「太可怕了;我從來都不信任他的。 」

第一名男士說, 「不僅如此,當他離開城市時,他帶了湯姆的妻子一起走。」另一名男士說:「那不得了;哈利一路都是不成氣的傢伙。 」

第一名男士還說, 「不僅如此,他遠走高飛時,偷了一輛汽車。」另一名男士說: 「那是可恥的;我總以為哈利的個性很壞。 」

第一名男士說,「不僅如此,他們說他喝醉喝酒了才離開城市。」另外的人說,「哈利的確沒有品德。可是真正的煩擾我的是,誰來代替他的主日學班呢?」

許多時候,基督徒講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

敬拜的最後結果是能見證人與人,人與神的關係。耶穌順從父母,是一個很自然的敬拜生活。有人批評耶穌對祂媽媽的反應 (49節)。我不同意。耶穌所發的問題,並非要使他們感到尷尬。祂的答案只是提到祂的屬性,祂的位置和祂在人間的的使命—祂是誰,祂的所屬,所在和祂所喜愛做的。這些批評忽略了51節:「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 」耶穌從不枉自尊大。祂順從並尊重祂的父母,從來不看他們是無知,守舊或暴躁的老人家--同樣的「順從」原文字描述,妻子「順服」自己的丈夫(弗5:22),年幼的「順服」年長的教訓(彼前5:5 ) 。

這表現出的是怎樣的關係? 52節顯示,這包括心思,身體,靈命和社會人際關係的發展。耶穌並非是一個痴迷狂,他的增長,乃是圓熟豐滿全面的,聖經中的「智慧」不僅僅是知識和洞察力,而是實際生活,普通常識,和技術性的應用。「身量」是年齡和成熟的層面,不只是身體和外型的成長,而是個人心智的發展。 「身量」的原文是形容瞎子「成了人」,可以為自己說話(約9:21, 23),或和教會必須「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同意(弗4:13) 。

最後一詞「厚愛」,是神對人的恩典。然後,「進入敬拜,離開而進入服侍」,見證了敬拜的果子。與神和人的直接關係,敬拜的最終極目標是讓人與神,人與人產生有意義的關係。。

麥克阿瑟博士說, 「如果我們的集體崇拜,不是我們的個人的崇拜生活的表達,那是難以接受的。如果你認為能夠過個任意而活的方式,同時星期日上午照例到教會作禮拜,你就想錯了。」

「增長」(52節) (pro-kpoto) 意味著向前走、發展。這字的意思是增長、進展、進步。

在數字上增長,在時間上 結論:你是否日常花時間敬拜,祈禱,研讀學習聖經,還是靠星期日崇拜,服事和主日講台的信息給你的震撼來充電?敬拜有沒有改善你與他人的關係,如你如何衡量和對待別人?你是否帶著一個正確的態度來敬拜?你是虔誠謙恭的嗎。你在敬拜中是安靜的,還是喧鬧的?你認真地作筆記,或打呵欠?你為耶穌而活,聽從和仰望祂?你有沒有在心靈,身體,智力,情感和人際關係上越來越增長?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18.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