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9, 2008

安慰人的神(林後 1)「保羅系列之九」

安慰人的神(哥林多後書1:3-6 )
作者:葉福成
整理:黃培遠

在「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的電影中,一切能想像到的不幸都發生在韋史密夫 (Will Smith) 所扮演的角色中。他投入他的錢購買與推銷骨質密度掃描機 (bone-density scanners)。他一個價值250元的掃描機被一個嬉皮士偷了和另一個被一個瘋子拿走。因收入有限,他的家庭生活受到影響,對他混亂的生活感到失望的妻子離棄他,他堆積了一堆不要的停車罰單,也因此被拘捕。在大約同一段時間,他也遇到一個給他有機會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只要他能夠擊敗其他19個競爭對手。負責實習訓練的人把他當作一個辦公室的工友,甚至大老闆在緊急情況下亦借了他的五元作計程車費。

一連串不幸的事件令他和他五歲的兒子無家可歸。當他賣掉他全部的掃描機,國稅局扣押他欠稅的錢。他被拋出他的公寓。當他們沒有錢的時候有一個晚上睡在火車站的廁所。每天下午五時前,他們排隊在一個有限人數的收容所前,有時不能進去。當他從瘋的人找回他最一部掃描機時,他以捐血賺了20多元,用八元去購買一個零件去修理那部掃描機。經過艱苦的努力和決心,他成功地超越他的夢想,並取得經紀人的資格。晚上在收容所,他努力讀書。當他無法說服一個大客戶時,他還是努力勸服其他客戶。

最棒的一個鏡頭,乃是他當他參加収容所的崇拜中,聽了這感動人的歌曲:
「神阿,不要拿走此山,
給我爬山的力量。
請不要移走絆腳石
但主阿,領導我繞過此山!」

您曾經為著一件不如意的事而對神生氣嗎?像是為著世界危機,家庭危機或工作危機等?在一個調查中 (George Barna),一些成年人被問道:「如果你可以問神一個你知道他會答案你的問題,你會問什麼?」第多人- 17 %- 的受訪者說:「為什麼在世界上會有痛苦和苦難?」奧古斯丁說:「如果沒有神,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善?如果有神,為什麼有這麼多惡?」

苦難對我們的生活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如何勝過悲劇,痛苦,甚至損失呢?為什麼是患難可能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要積極,不要消極
1:3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1:4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林後1:3-4)

在8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爾灣的分心理學教授校麥迪博士 (Salvatore R. Maddi),追查了數百名被開除的伊利諾貝爾 (Illinois Bell) 電話公司員工,如何面對其總公司(AT&T) 的撤銷管制規定。超過一萬人最終失去了他們的工作。「當時的情況包括自殺,抑鬱症,焦慮症,離婚,心臟病發作,中風 - 所有重度壓力的象徵」,麥迪博士說。

雖然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工人大受打擊,但其他三分之一更有成就。他們勝過這一事件,他們的健康還好以及很成功轉到另一家公司並很快晉升。當研究人員回去研究他們的第一次的面試時,他們發現有很多沒有受影響的的人,都有高壓力的家庭背景,他門不斷搬家,他們的父母離婚,因此他們形容改變是無可避免的。麥迪博士說,「有些人經不過壓力,因為他們情願選擇較伊利諾貝爾工作而不選I.B.M.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工作是安全的和不希望有任何干擾。」

保羅在林後使用的第一個動詞是「頌讚」,或原文「祝福/稱頌 (祝福的意思)」,這乃見證和佩服約伯在患難中奮鬥的態度 (伯1:21)。基督徒不只是在隧道盡頭才有光照,他們在隧道內外都有光照。沒有任何比我們曉得我們的父神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3節) 是更令人鼓舞和振奮的事。慈悲是指祂的屬性而安慰是祂的行動。慈悲的原文是與兩個常用的慈悲字不同:憐憫和同情sumpatheo,前者描述心腸和後者形容同感;該慈悲是出於神與人的關係。該舊約的同意字 (比較羅9:15,出33:19) 陳述父親對他兒女的憐恤 (詩103:13 ,瑪3:17) 和婦人對她所生的兒子之憐恤 (賽49:15)。神的慈悲對象是他的百姓 (申 32:36,詩135:14),他一切所造的 (詩145:9),雅各 (賽14:1) 和他困苦之民 (賽49:13)。神曉得我們的畏懼,力量和鬥志。

這段經文的鑰字是「慰安」。遇到患難不代表神在譴責我們,而是安慰我們。祂不指責或批評我們,而是平靜和安慰我們。該名詞出現6次在第三至七節的六節間-每節一次但第6節兩次, 其動詞出現4次- 三次在第4節和1次在第6節 。原文是para-kaleo,來自「在旁」(para-) 加上「呼叫」(kaleo),乃是呼喚到旁 。我們的安慰不只是來自瞭解神與我們一線,並且在我們身邊,即是我們只能以信心的眼光才能看見或體驗祂。這原文名詞是形容勸慰子巴拿巴 (徒4:36)。神的安慰是永遠的 (帖後2:16),不止息的。「安慰」的動詞翻譯是相當廣泛,包括善勸 (林前4:13),勸(羅12:1),勸勉 (林前14:31),和叫 (林後12:8)。

請注意神的安慰是應用於在最極端的情況之下-在我們的患難 (thlipsis),而不僅僅是在麻煩中,但這亦不是大患難。這原文 (thlipsis) 是啟示錄中「大災難」的「災難」(啟2:22,7:14)。雖然我們遇見患難,這不可與「大患難」,也稱為「大災難」 (太24:21),相比。保羅在其餘的原文經文,解釋「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 。

要有目標,不要失力
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1:5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1:4-5)

一家寵物店老闆在店門口掛了張「小狗出售」的牌子。不久後,一個小男孩來到招牌下,問老闆:「請問這些小狗你要賣多少錢?」

老闆回答說:「從三十塊到五十塊的,都有。」小男孩把手伸進褲袋裡,掏出一點零錢,說後說:「我有二塊三毛七分錢,請你讓我看看他們,可以嗎?」

老闆笑一笑,就吹起口哨,這時有一隻母狗從狗籠出來,在店內的走道上行走,後面還跟著五隻毛絨絨的初生小狗,只有一隻落在很後面。突然間,小男孩挑出這隻走得很慢的跛腳小狗,然後說:「這隻狗怎麼了?」老闆說,他之前請獸醫檢查過,發現這隻小狗少了一個膝蓋骨,這樣子走路會一瘸一拐,所以牠永遠都是瘸腿的。

小男孩一轉興奮地說:「那就是我想要買的小狗。」老闆說:「哦,不!你根本不必花錢買那隻殘障小狗,如果你真的想要,我直接送你就是了。」

小男孩聽到後相當難過,他直視老闆的眼睛,又伸出手指頭說:「我不要你把牠送給我,這隻小狗和所有的狗一樣,有同樣的價值,所以我會付你全額。雖然我現在只付你二塊三毛七分,但以後每個月我會付你五毛錢,直到全部付清為止。」

老闆反問他:「你不會想要買這隻狗的,牠再也不會跑,也不會跳,也不能像其他小狗那樣陪你玩。」讓老闆十分驚奇的是:小男孩彎下腰,拉起自己的褲管,露出嚴重扭曲畸形,而且必須靠鐵架支撐的左腿。他看著老闆柔和地說:「哎呀,我自己也不太能跑,這隻小狗也需要有人能瞭解、體諒牠啊!」

一個青年問了一個悲傷寂寞的老翁這個問題:「有什麼在生命中是最沉重的負擔?」他回答說:「沒有任何擔當。」

患難不是徒然遭受的。藉著神的幫助和安慰,我們可以化所經歷的患難成為有需要的人之安慰。患難可以使我們成為懷怨的人或者成為他人祝福,使我們怨天尤人或是鞏固別人,注定我們的命運或顯出我們的盼望。確實的,一個完美、被動或悲觀的人不能成長。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榜樣。祂道成肉身,經歷人在歷史上可想像最慘的患難,但祂的受苦是替代性的而且是得勝的。祂為著我們而受苦,在十字架成為代罪羔羊。基督的患難乃是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 (歌1:24) 。此外,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帖後1:6)

除了患難,耶穌也經歷更多:「苦楚」 (5節) 或「 pathema 」,來自「pathos」或「感觸」。「感觸」是帶起情緒,例如同情與悲哀。我們的力量出於基督的苦楚。患難本身不是光榮的,其實一點都不光榮,但從患難可能顯出榮耀來 (彼前1:11)。耶穌因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 (希2:9),所以我們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羅8:18)。曉得和祂一同受苦 (腓3:10),是一種榮耀。當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就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13),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 (5:10)。我們乃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 (koinoneo) 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 (林後1:4-5)

要有忍耐,不要恐慌
1:6 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林後1:6)

一個我認為最堅強的人乃是正道神學院的詹正義博士,他在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而他的小孩已經長大。他分享他的見證:
「四十幾年前,我在台灣神學院畢業。四十年前的台灣,肢體殘障的人,被稱為「殘廢」。而我自十九歲就因脊髓病變,導致下半身麻痺,必須靠輪椅才能行動。在一般社會找不到工作。神學院畢業,牧會有困難,只有在機構找。神呼召時,在禱告中知道神要我以文字工作服事祂。寫文章翻譯書,這是我信主以後,一直在做的工作。所以畢業時,順理成章的,就要在文字工作的機構找服事的機會。只是,當時我們教會的文字機構並沒有空缺。畢業就失業了。苦阿。原來自己開的小補習班,因為蒙召,讀神學院時已經關掉了。真的是走投無路。神學院老師蠻有愛心,看到我的情形,就安排我在神學院作「秘書」。可是,人家已經有一個秘書在位,也沒有空缺。只好作「教授會秘書」,實際上是作「秘書的秘書」。就是秘書作不完,或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才交給我作。那時我們神學院的老師們住得比較遠。刮颱風,下大雨時,往往不能來。就請我代課。代了幾次以後,學生反應還可以。所以學校決定把我送到美國進修,取得作老師的資格…想不到,四十幾年前的傷心經歷,竟然是神計畫中的一個過程。(「赦免人的秘訣」,傳揚福音雜誌5 / 04)

有人說,「忍耐化基督徒的品德為完美。」(Vine’s)「忍受」(6節) 的原文「hupo - meno」是個名詞不是動詞,它是來自「下」(hupo) 的介詞加上「常在」(meno) 的動詞 (約15:4)。這「忍受」(6節) 名詞的意思是沉下時還繼續,剩下和持久!患難使我們能夠學習「下面生存」的技巧。游泳是一個很好的「在下持續」的例子。我很認同,因為我每星期三天去游泳,每次游10圈75尺長的游泳池。我們不能從看一本書,而需要下在水中,才學會游泳。游泳者要下入冷水,濕掉頭髮,並繼續呼吸。你永遠不能從一個熱水澡桶,一個兒童池或汽球池裡學會如何游泳。下進水裡,你自然會踢你的腿,揮你的手和推動你的身體往前去。即使我太太不會游水,她亦使用一個泡沫啞鈴幫助她游五圈那游泳池。

「忍受」的原文出現32次,30次翻譯為「忍耐」,只有1次為「忍受」(6節) 以及1次為 「恆心」 (羅2:7)。我們的神是賜忍耐安慰的神 (羅15:5)。聖經教導我們患難生忍耐 (雅1:3 )。忍耐是神的屬性之和人的美德。藉著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我們可以得著盼望 (羅15:4),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希 10:36 ,奔跑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希 12:1)。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雅1:4)。新約聖經提到約伯的忍耐與結局,最後他明白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 (雅5:11)。

結論:中國人說, 「天無絕人之路。」經驗是必須贏取的和學習的。你是否願意做好準備對抗患難,還是你僅僅希望免受患難與得到保護?當患難來臨,你的觀點和忍耐是如何?你是否為著經過痛苦所學到的求生技能而感謝神?

討論問題
1. 你曾經歷什麼患難?請描述你的經驗。
2. 保羅遇過什麼患難(林後11:24-27)?你認為他為何能夠堅持下去?
3. 你曾否把患難成為助力?患難開始時,你第一反應是什麼?你如何克服困難,學了什麼功課?
4. 保羅如形容神 (3節)?
5. 什麼是「慈悲」?
6. 神的安慰是否意味著祂已經取消我們的患難?兩者有何不同?
7. 請分享您被神安慰的經驗。
8. 我們的苦楚如何能夠正面地影響別人?你曾否與他人分享你的經驗?他們如何從你類似的經歷得幫助和益處?
9. 按著保羅,患難的意義何在?
10. 什麼是忍受或忍耐(6節)?患難如何產生忍耐?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8/03/paul9.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