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來事奉(西 3)「保羅系列之二十三」
生來事奉(歌羅西書3:22-25)
作者:葉福成
整理:龔秋滿
聖伯納狗 (St. Bernard) 以搶救工作出名。公狗的體重約140-200英鎊。一隻健康和受訓練過的狗可以拉超過3,000磅有車輪拉托的重物。數百年來,牠們拯救了近2,000名來往瑞士和義大利間的朝聖者。聖伯納狗的名稱來自一名從1800年至1812年住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僧人,被他拯救過的人超過40位之多。
因著熱傳感應器和直升機的進步,狗的效用變得越來越有限。聖伯納狗最後一次被使用是在1975年。養育牠們的宗教組織鑒於經濟與照顧能力的拮据,被迫賣掉聖伯納犬。要保有這些狗需花上昂貴的時間和金錢。這種狗每週都要刷毛,並且特別每年兩次脫毛期更有得忙的。
今天,最後僅存的聖伯納犬過著單調乏味的修道院生活。天好時,他們住在室外碎石上的鐵籠內;在一年245天惡劣的天氣中,這些狗只能從博物館的玻璃窗外靜靜地盯著旅客瞧。每天除了步行一個半至兩個小時之外,牠們沒什麼事做。今天,遊客可以支付七個瑞士法郎 ($ 5.55) 來觀賞聖伯納犬。一個同情的遊客感嘆道:「我覺得心碎,這些聖伯納犬似乎得到很好的照顧,但他們缺乏與人互動中的感情。真想綁架這些小狗…生命要活在自然中,而不是在一個玻璃籠子裡。」[i]
有人問: 「你怎麼稱一個不事奉的基督徒? 」答案是:「自相矛盾」,就像一個派不上用場的聖伯納狗。事奉神是一個有長進之基督徒的特徵之一。簡而言之,事奉是沒有退休的,沒有事奉就沒有靈性長進。亨特 (John E Hunter) 說:「神拯救你並非要你成為聲名大噪的人。祂拯救你要你成為僕人。」
作為牧師,我常聽到信徒抱怨缺乏同工、服事的質量不夠、事奉者馬虎隨便,與無所事事、態度冷淡等等。崇拜聚會沒有準時開始,主席、招待、信徒遲到,帶著他們的飲料進會堂,甚至大聲講話。有一次,一個心不在焉的崇拜主席穿著涼鞋、T卹及短褲進來,令我們習慣了傳統的人目瞪口呆又失望。另外,有些人雖來做禮拜了,但寧願在廚房或托兒所逗留,而不願進去聖堂敬拜。
在神眼中,什麼是恭敬和不恭敬的事奉?什麼態度是可以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我們事奉的對象是誰? 我們為什麼事奉呢?
用心用力去事奉
3:22 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
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
主。
3:23 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
人作的。(歌3:22-23)
唸神學院時,我的室友在學校找到一份清潔工作。過了第一天,他跟我說,他已被分配管理四層大樓的第一樓。 「基本上我們有四個人負責自己的樓層。我負責房間,其他職責是倒垃圾、吸塵、拖地板、清潔廁所和打掃走廊。」
一個月後的一個晚上,盧卡斯比平常晚回到住宿;事實上,將近晚上十一時才回來。當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他回答說:「工作上出了些問題。辦公室有個人控訴我們,因此我們的經理十分不滿,並要求四個清理員召開一次特別會議。」我好奇地問他:「哦,出了什麼事?有什麼不妥? 」我的朋友笑著說:「他門發現一隻死掉的蟑螂在樓梯上已有幾天了,但一直沒人把牠掃走。 」怎麼可能呢?他解釋說:「我們四人只是清理自己的範圍,自己的樓層,所以沒有人負責樓梯。」
保羅經文上下文的背景,是關乎當時社會制度的情況,但他提出的議題是更廣泛的,就是有關基督徒事奉的態度。保羅不是一個準備跟不公正的奴隸制度對抗的改革份子;相反地,他對歌羅西信徒,自主的或為奴的一樣,的挑戰並非要他們更有效率或更有效果地去事奉神,他要的是更優秀、更傑出地為神而行。
「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 (23節)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保羅這樣說呢?次等的事奉是服從來自外部的命令。22節的「聽從」(hup-akouo) 的字面意思是「在下 (hupo) 聆聽 (akouo)」,不是聽完就算;它來自兩詞的組合── 一個介詞「下」 ,之後是「聽」(akouo) 的動詞。「 hupo 下」是對比「 huper 上 」, 並且「聽從」(hup-akouo) 是對比僅僅「聽」(akouo) 而已 。當然,保羅不是針對作僕人/奴隸的說。他曾經在20節也提到兒女與父母的關係:「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此外,在以弗所書6:1和6:5,每逢保羅力勸「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也同時鼓勵「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有質量的事奉,是自願的而不是勉強的,是樂意的而非不滿的,是甘甜的而不是帶著酸味的。以弗所書6:5也記載,是用一個人的「心」來定義他的事奉。
次等的事奉,是在受到壓力或被人監督下的事奉。「眼睛看著你」(ophthalmo - douleia) 的字面意思是「眼睛」的「服務」,原文是來自 (眼睛ophthalmos) 和「服事douleia」,後者形容第25節奴隸 (doulos) 之工作。 「心」是對比「眼睛」。
「討人喜歡anthrop - areskos」(22節) 簡單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是「人anthropos) 和「討aresko」。在聖經中負面的「討人」包括討「人」的喜歡 (加1:10,帖前2:4) 和求「自己」的喜悅 (羅 15:1) ;但積極的「討人」對象包括得「神」的喜歡 (羅 8:8, 林前 7:32, 帖前2:15, 4:1, 提後 2:4) 和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15:2)。唯一例外地「叫眾人喜歡」,就是「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10:33)。另一個潛在的負面例子是叫「丈夫」喜悅而忽略了主的事 (林前7:33-34) 。
22節記載的「存心 (kardia) 誠實 (haplotes)」 是什麼意思?「誠實」的字面意思是「單一」,不是一心二用或求己益處,被服務他人和事務分散我們的專心。其他處經文四次的翻譯是「樂捐」(林後8:2 )、「施捨」(林後9:11)、「捐」(林後9:13)、和「純一」(林後11:3)。
23節的「心」不是「kardia」而是「psuche」,指人的內在,他的精神和心、靈魂──其實就是人的一切。
目標正確地事奉
3:24 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
奉的乃是主基督。(西3:24)
勞倫斯弟兄 (Brother Lawrence) 是17世紀的平信徒和一位好廚師,他花了大部分的歲月在修道院作一名廚師。他沒有能作牧師的神學教育,而他的職務包括做飯、幹雜務和洗盆,什麼都作,除了改變世界的事。
儘管勞倫斯弟兄的地位卑賤,許多人對他產生興趣與仰慕之情。他的經驗和勸戒被彙編成為一份名為「與神同在 (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的小書。人們往往不明白他如何能夠容忍幹平淡的家務以及聽上司的吩咐,但他說: 「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為神做一點小事。我因為愛祂翻動平鍋中的煎餅,做完後若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我就跪下來敬拜祂,因是祂賜我能工作的恩典,我比一個國王更幸福。我著愛神,即使為祂從地面上拾起一根稻草都好。」
馬丁路德金說得好:「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可以事奉。你不須要有個大學文憑才作事奉,你不需要把你的主和動詞弄一致後才能事奉,你不需要知道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才事奉,你不需要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才事奉,你不需要知道物理學中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才事奉。你只需要一個充滿感恩的心,一個由愛而生的心靈。」
現在,我們研究「基業」和「賞賜」的分別 (24節)。原文的次序是「賞賜」然後「基業」──「賞賜之基業」。許多「政治上正確」的基督徒一聽到「賞賜」就縮緊眉頭,他們覺得為著求「賞賜」而侍奉主是不正當的、別有用心、低級的。這些人想要拒絕的「基業」(anta-podosis) 到底是什麼?這原文在聖經中只出現一次,但其最接近的字根被翻譯為「報答」(路14:14,14:14)、「償還」(羅11:35)、「報應」(羅 12:19,希 10:30,帖後1:6) 與「回歸」(帖前3:9)。「賞賜」意味著良好行為的補償,但「償還」意味著妥善保管的付還。「賞賜」是一個為您提供的獎品或獎金,但「償還」是一個交還給你的貸款。所以「償還」是按著比例退還,不是付利息,是存款後的提款,而不是用免費的金錢來誘導你。
那麼什麼是「賞賜」呢?雖然「賞賜」與「償還」的區別不大,但「賞賜」與「償還」都是我們事奉主的「基業」。什麼是「基業」(kleronomia)?在福音書中,該字描述 (葡萄園的比喻) 園戶的兒子所承受的「產業」(太21:38,可12:7,路20:14) 和兩弟兄所爭的「家業」(路12:13)。因此,「基業」是關乎我們成為神兒女所承受的應許。神給了我們最大的「基業」,以致稱我們為祂的兒女。此外,「看見」與「得著」所要繼承的基業是有差別的,只有繼承人才有權利得著。對奴隸而言,能成為天國的繼承人是最偉大奇妙的事情。
令人驚訝的是,基業這詞是從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開始的 (徒7:5,加3:18,來11:8)。因此,對「賞賜」和「基業」的爭論是多餘的,因為神的承諾是給亞伯拉罕,而不是給我們的。我們只是基業的參與和受益者。這基業是榮耀的 (弗1:18)、永遠的 (希9:15),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基業 (彼前1:4)。
公正樂意的事奉
3:25 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
(西3:25)
主人正在在置物架上尋找一種容器來使用。 「選我吧!」 金器喊著:「我又閃又亮,價值高昂,做事穩當,我的美麗和光彩將超越其他任何器皿,並為你爭光,金器最棒!」
主人無聲地走過;他看著一隻小且高的銀甕。「我願事奉你,親愛的主人,我將為你斟飲,吃晚飯時,我將在你的桌上。我的線條是如此優美,我身上的雕花是如此真實,這鮮銀的色彩是多麼與你配稱啊!」
主也不理會地走過,來到了那只淺口打得亮麗像玻璃的銅器。「在這裡!在這裡!我知道我能做什麼,請把我放在你的桌上,讓大家看!」玻璃酒杯也清脆地喊道:「我的透明顯出我美好的內容,雖然我脆弱,我會驕傲地事奉你,我保證會很樂意住在你家中。」
主人隨後來到一只被打磨過的木器邊,木器穩妥地站著。木碗說:「你可以用我,親愛的主,」「但我希望你用我裝水果,不是裝麵包!」
然後主人往下看,看到了個泥製的器皿。一個空的、破碎的、無助的泥土器。它從沒抱希望主人會選擇、清洗、造作完整、充滿,與使用它。 「啊!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器皿,我要雕塑它、使用它,讓它完全屬於我。我不需要驕傲的器皿或坐在貨架上狹窄的器皿。我也不要個大嘴巴、聲音大又膚淺的器皿,更不要驕傲地展示它裡面的器皿。我不要一個認為自己可以完美辦妥一切事情的器皿。我要的是平凡但充滿我力量和大能的器皿。」然後,主人輕輕地抬起土器,將它修補及清洗,並在那天將它充滿,還微聲對它說:「我還有工作給你做。我如何充滿你,你就如何倒出來給他人。」
保羅指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假如人們利用和輕看我們,那怎麼辦呢?如果我是唯一剩下洗碗、掃地,或倒垃圾的呢?答案:這不是你可掌管的事,也不是你當關心、考慮,或列為優先的問題。
主並不偏待人 (25節) 。「偏待」(prosopo - lepsia) 這字在聖經中只出現四次,全都提到神,而不是人,具有公正無私的權力和特權 (羅2:11,弗6:9,歌3:25,雅2:1)。只有神沒有雙重標準、不公平的待遇,或盲點。該字由兩個詞組成,第一個經常翻譯為「面子」(prosopon) ,第二字是「接受/接待」(lambano),意即以面子、樣貌,或外表接受別人。
不義有其後果,但保羅並沒有使用更嚴肅的字眼「報仇」、「報復」或「報應」。保羅用一個較輕鬆的版本:「不義」(adikeo) 或不正,而沒有選擇更嚴重的「罪惡」或「錯誤」有三個原因。首先,他不願意奴隸們懷者不平,懲惡或自義的態度。其次,神是最好與最標準的評判家。祂不會把事情弄大或是減輕。第三,神看透人心。祂的焦距放在做事的人的服事,而不是做錯事的人;祂看重事奉的機會而不是事奉上的過失;看重事奉的美好而不是缺陷。觀看別人會剝奪走我們事奉的喜樂──其動機、意義和時刻。
結論:有人說:「我奇怪為什麼某人不做某事;然後我發覺我就是那個某人。」事奉人是很難的,甚至是折磨。事奉人是一份不值錢、不討好,與不好過的工作,但侍奉主是一項有意義、充滿感謝和可敬重的經驗。雖然事奉神可能不享受,但還是甘甜的,因為神配得,並期待我們的事奉。
你事奉神或事奉人?你是否與他人比較、爭競與抱怨?你是否把工作時間的十分之一還給耶和華,事奉祂?如果你沒有領導者的地位,你是否還以你的參與、鼓勵和禱告來事奉神?有人說:「90%的關心就是出席與參與。」
[i] “Saint Bernard Now Museum Pieces” Los Angles Times, Sunday Preview 9/25/05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8/03/paul23.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