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2, 2007

風險中的大平靜 (可 4)「使徒系列之五」

風險中的大平靜 (馬可福音 4:35-41)
~ 十二使徒 ~
作者:葉福成
整理:翁瑞瑛

花生漫畫 (Peanuts) 的史路達 (Schroeder) 正忘情地彈著鋼琴,充滿活力、有點煩躁和單戀他的露西 (Lucy) 用專注和愛慕的眼神望著他。史路達和往常一樣不理會她的存在並繼續做自己的事。露西忽然問史路達:「愛是何物?」史路達站起來引經據典地說:「愛是一個名詞,是向別人表示一種深刻,強烈,難以言喻的感情。」

史路達又坐下來繼續彈著鋼琴,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露西夢眼般地望向天空,悲嘆自己被忽視,「紙上談兵,他是很了不起。」

使徒們是一批最熱誠學習的學生,但他們從未真正經過大考驗。他們提出許多問題,並且也得到別人不曾聽過的答案。他們懂得神學,律法和其解釋,但他們所擁有的只是頭腦的知識、偉大的教導,和教義的教訓。

曾有人說:「我曾經知道如何抓緊生活的生命線,但它斷線了。」

在福音書的記載中,門徒有兩次渡海的經驗,一次是與耶穌一起在船上,另一次是耶穌後來才加入他們。第一次是耶穌在船上睡著了,第二次是耶穌在海面上行走。兩次的經歷和功課都是為著建立他們對神的依靠和信心。

你何時最容易受不信任人與不信神的侵害呢?當恐懼和危險威脅你的時候你如何反應?正確的反應該是怎麼樣呢?

你不需理解一切 ── 神與你同行
4:35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罷。
4:36 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
4:37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4: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麼? (可 4:35-38)

一天晚上,《凱文的幻虎世界漫畫》的小凱文要睡覺時,爸爸問他:「你想聽什麼故事?」凱文回答:「我想聽伯斯 (他心愛玩偶虎Hobbes) 和我的故事。」父親摸著下巴開始說:「好,從前有個叫凱文的男孩跟一隻叫伯斯的老虎住在一起。」凱文開心地說:「這故事太棒了!」

凱文的父親繼續講:「今天他們一清早起床就很吵鬧,一次次大聲地跑上樓梯,再從樓梯扶手滑下來。」可是凱文打斷了他的父親:「是啊,然後那個大個子壞爸爸嚷著說,如果我們不停止的話,他會把我們用三等郵包寄到冥王星去!」

父親叫凱文安靜後說:「最後,凱文到屋外去了,至少有一陣子屋內再次平靜下來。晚安!」凱文抗議,「晚安?故事還沒結束呢﹗你都還沒講到午餐故事就沒有了?」父親親吻他晚安回答說:「對,故事還未完。這個故事是沒有結局的,你可以和伯斯在明天和以後的每一天再寫更多的故事。但現在該睡覺了,晚安。」凱文說:「啊!好吧,晚安。」一旦父親離開後,凱文擁抱著伯斯說:「我們的故事還沒結束,這倒是個好消息。我最喜歡這樣的故事!晚安,老夥伴。」伯斯回答:「我同意!明天再見。」

馬可福音提供我們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沒有的細節資料。例如,馬可的原文 (希臘文) 形容海起了「大暴風」(furious squall of wind - 37節) 或「狂風」(big “megas” squall/storm - 2 Peter 2:17)。而路加是用「暴風」(路8:23),沒有「大」的形容詞,所以只不過是另一個暴風罷了。「打入」(37節) 的動詞是「拋在」、「丟在」,以及「滿」,其他原文字翻譯包括「倒滿」(約 2:7) 、「裝滿」(約 6:13) 、「盛滿」(啟 8:5),與「充滿」(啟 15:8) 。馬太原文的記載更嚴重:他選擇的原文字「暴風」(太 8:24) 是「大」(megas)「地震」(seismos) (太 24:7, 27:54, 28:2,可 13:8, 啟 8:5, 11:19, 16:18) 或「震動」的意思 (路 21:11, 徒 16:26, 啟 6:12, 11:13) ,和船「被波浪覆蓋。」路加說他們「甚是危險」(路8:23)。

耶穌當然知道會有一場大風暴。馬太,馬可和路加都一致強調渡海是出於耶穌的主意。祂計畫這次的航行,預訂離開的時間,甚至安排了個人的座位。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事先計畫的,是仔細計算的。當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罷」,祂不是指到天堂而言。馬太福音說:「耶穌見許多人圍著他,就吩咐渡到湖那邊去」(太 8:18)。而路加記載:「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路 8:22)。這兩處記載都加上了馬可福音沒有的「湖」字。

的確,耶穌是應允他們必定會渡到那邊去,但是祂沒有應許他們會如何到達那邊 ── 換句話說,祂應許他們會到達目的地,但是沒有保證他們旅程會一帆風順。如果祂預先告知他們過程,他們一定會不想和不願去,甚至反對。他們可能會在船上反叛、集體逃亡,或精神崩潰。

神是不會有差錯的,祂在萬事上都有祂的理由。耶穌知道祂自己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祂也知道當時已經是晚上了,但祂並沒有撇下他們,不跟他們上船和渡過去;耶穌是在船上,而且好像是坐錯了位置。事實上,從這次的行程從頭到尾都是祂的意思。讀者曉得他們有兩次過湖的經驗,第二次是門徒獨自去的 (可 6:47),這一次不需耶穌同行。但是耶穌在第一次的時候是跟他們一起去的,第二次才讓他們自己去經歷。

你不需擔當一切 ── 神掌管一切
4: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麼?
4:39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罷,靜了罷,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可 4:38-39)

有位年輕的劇作家特別邀請了一個出名的評論家去看他新劇的演出。那位評論家來了,但演出從頭到尾一直在睡覺。那劇作家很憤怒地說,「你怎麼可以睡著了,尤其是你知道我多麼想聽你的意見?」評論家回答:「年輕人,睡覺也是一種意見。」

我讀過一些有趣的關於如何處理顛簸的路面,飛機上的亂流,或風浪的海上動暈症的文章。這些文章的建議包括少吃東西,口嚼生薑,面向前,看著前方固定的位子,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坐在前座,無論是在汽車、火車或船上。[i]

你留意到耶穌選擇船上那個位子坐下和睡覺嗎?耶穌是在船尾的地方。什麼是船尾?船尾是船的最後面,是船頭的相反位置。你們有誰搭過遊輪?你們有誰會暈船?你知道當風浪起時船上最好和最差的位子是哪裡?耶穌比任何人更有理由埋怨。

飛機上對動暈症的人最有利的座位是在機翼的位置。在船上,船的下舖靠近中間比其他上層或外層的位子更安穩,基本上最好的位子就是在前面或是在安穩的中間。耶穌對於大暴風的出現作出了什麼反應和坐在哪裡呢?他選擇船上最不舒服的地方,他已經把最好的座位給門徒了。希臘聖經文字的意思是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38節),但我喜歡馬太更能抓住當時那個片刻的描述:「他卻睡著了」。門徒和耶穌對於睡覺有不同的理解 ── 門徒對耶穌睡著比暴風的威脅更不高興,但是耶穌對門徒的態度比暴風的捲起更重視。

在大暴風中能睡在船尾令人百思不解,耶穌不可能是瘋了,即使瘋子也會不舒服。專家說動暈症發生是因為眼睛和耳朵之間的協調故障:耳朵感覺到汽車在移動,但眼睛沒有一致的感覺。其實睡覺也沒有用,即使你閉上眼睛,你仍會感到想吐。耶穌卻在船尾睡著了。如果耶穌可以在最不舒服和顛頗的座位睡覺,門徒也可以相信及依靠祂。為什麼?因為暴風只是一個試驗,只要耶穌在,他們就可以信靠祂。雖然祂在船尾保證祂的同在,但祂沒有幫助門徒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要祂同在就夠了。耶穌甚至帶著枕頭讓門徒知道祂已經掌握一切。

馬太,馬可和路加都同意是門徒叫醒了耶穌 (太 8:25, 路8:24)。馬可特別記載了門徒的問題:「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麼?」而馬太和路加則描述門徒的斷言、呼喊和武斷的結論:「主阿,救我們,我們喪命啦!」(太 8:25) 和「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路8:24) 希臘文的記載更為戲劇性:「我們沒命了」。有人認為「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Master, Master, we're going to drown! ─ 路8:24)的哭喊是不合理的;如果祂是主 (Master),那我們就不會喪命了。

如果耶穌不顧他們,他就不會在船上。然而耶穌表示祂的關心,祂斥責風和海 (太 8:26,路8:24) ,顯明祂的權柄和大能。路加告訴我們耶穌所斥責的是狂風大浪 (路8:24)。耶穌不需要多作什麼事,祂的權柄就在祂的話語。祂沒有說,「住口!」而只是相對地說「平靜」或「止住」。那不是一場龍爭虎鬥的戰役,一場勝負難分的競爭,或一場生死存亡的對抗,而是一場完全不是對手,瞬間擊倒的競賽。

這也是耶穌趕出污鬼的方法 (可 1:25, 路4:35)。耶穌採用溫柔地行動,不是大聲誇耀。「平靜」和「止住」似乎是同義的,但是「平靜」是住聲的意思,是非志願的無聲,或沒有講話的能力,例如施浸約翰的父親無聲的啞吧處境 (路1:20)。而「止住」是不能做任何事的意思。「平靜」的原文字的其他9次新約的記載被翻譯為「不作聲」 (太 20:31, 可 3:4, 9:34, 10:48) ,「不言語」(太 26:63, 可 14:61) ,「啞吧」(路 1:20) ,及「閉口」(路 19:40, 徒 18:9) 。「止住」的其他7次記載被翻譯為「無言」(太 22:12),「堵住」(太 22:34, 彼前 2:15) ,「不要作聲」(可 1:25, 路 4:35),與「籠住」(林前9:9, 提前5:18)。

「住了」的希臘文都用來形容兩次渡海的事件 (太 14:32, 可 6:51) ,但是「平靜」只在第一次渡海出現 (太 8:26, 路8:24)。前者「住了」從減少力量和勞累的意思而來,有休息、放鬆的意義;後者「平靜」是寧靜的意思,用交通術語的說法,是「減速慢行到完全停止」。有什麼景象比安靜溪流和平靜海洋更平靜呢?希臘原文對這段事故的描述是從「大暴風」(37節) 變成如今的「大大的平靜」。

你不需控制一切 ── 神完全負責
4: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麼?
4:41 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可 4:40-41)

當神學院老師的喜樂之一,是看到學生從不同的方式學習,從專題式講道或經文性講道突破成為釋經講道。教講道學不像教希臘文或希伯來文,學生們必須學習一種全新的功課,而教講道不比一般人想像中容易。

當我開始教學時,我是教進階講道學。我覺得自己很重要,且跟別人解釋說我是幫助那些已經拿過基本講道學的學生,來改進或提高他們的講道水準。幾年之後我發覺教這樣的老生反而吃力。這些學生大部分已經受了別的老師的指導。我發現這些老師有他們個自的講道風格、訓練背景,且他們的授課大綱跟我的完全不一樣。

教了幾年之後,神學院問我可否教講道學 (一)。負責課程協調的人說:「我以為你很想教進階講道學。」過了七年,二十位學生中我終於有十八位首次學講道的學生,另兩位已經是傳道人。大多數學生稱自己在講道學方面是「一張白紙」。現在我可以笑看其他的老師聽到學生反彈說:「我們的老師不是這樣教的!」

耶穌花很多時間在陸地教門徒學許多新的事物,可是如果事情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又是另一回事的學習。如我們所知的,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而不是在別人身上時,往往會加速及加深我們的學習與理會。

耶穌在這裡的問話是很重要的:「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麼?」我們必須先瞭解為什麼耶穌帶他們過湖。門徒缺乏信心的表現是與之前三個有信心的例子相對比的 ─ 癱子和他的朋友、百夫長,以及用香膏抹耶穌的女人。當耶穌看到癱子和他四個朋友的信心時,祂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可 2:5, 路5:20)。 祂欽佩和稱讚百夫長的大信心是以色列中沒有的 (太 8:10, 路7:9)。並且祂也讚賞用香膏抹祂腳的女人懺悔、得救的信心 (路7:50)。

門徒在見識過這三位及其他有信心的人之後,他們對耶穌的不信以及他們膚淺的認識及內涵,實在是十分不可思議和荒唐的。這就是耶穌親自帶他們渡湖的原因,他們還有很多功課必須趕上。以前所有信心的功課與門徒拉不上什麼關係,他們沒有從別人的信心學到什麼,他們只是旁觀者。

正如首次對耶穌顯示信心的人並非門徒,福音書中有兩處聽從耶穌 (42節) 的例子也不是來自門徒。希臘文的「聽從」耶穌也包括污鬼 (可 1:27)、風、海 (可 4:41, 太 8:27) 與水 (路8:25)。

希臘文聖經告訴我們耶穌藉著「大風暴」(37節) 來教導門徒他們在耶穌基督裡所擁有的「大平靜」 (39節)。同樣,耶穌的睡著顯示不是外在的情況在控制我們,而是誰在我們裡面;是我們有誰而不是我們有什麼;是祂作了什麼而不是我們作了什麼。耶穌的門徒沒有理解到暴風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在耶穌裡面有安全的庇護,在動蕩,懼怕,和無助當中有祂的平安。問題在於是否我們相信祂是生命和宇宙的主宰,祂掌管暴風和海洋。我們要學的功課是降服與投靠祂。

有句話說:「問題不在於壓力有多大,而在於壓力的落點 ── 它是否擋在你和神之間,還是促使你更接近神的心。」

結語:神是不會犯錯的,祂允許我們經過痛苦、艱難和試驗,但是祂應許我們祂的同在、能力和平安。耶穌不是差我們進入暴風巨浪之中,而是陪我們渡過風浪。祂是在暴風中與我們同在和一起經過的神。祂把我們看為兒女而不是嬰孩。腓力布魯克斯 (Phillip Brooks) 說:「不要為順利的人生而求,要為成為堅強的人而求。不要為能力所及的事而求,要求擔負所行之事的能力。這樣你手中的工作不是神蹟,你自己成為神蹟……不要為更輕的擔子而求,要為更強的背脊而求」。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從失敗中學習多過從成功中學習,但是沒人喜歡這樣,可是要記住:熟能生巧。
[i] www.ehow.com/how_479_prevent-motion-sickness.html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6/apostles-pt-5-lauch-out.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