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2, 2007

驕必敗 (太 26)「使徒系列之十六」

驕必敗 (馬太福音26:20-35)
~ 使徒彼得 ~
作者:葉福成
整理:吳顯揚

有位年輕人去應徵教會牧師的職位。教會聘牧委員會一位勤奮工作的愛爾蘭人嚴厲地看著他問說:「年輕人,神差派你來這裏嗎?」他回答說:「噢,我不知道神有沒有差派我來這裏,我正要尋求祂的旨意,並想知道你們希不希望我作你們的下一任牧師。」

這位聘牧委員又問:「年輕人,神差派你來這裏嗎?」年輕傳道人有點不知所措,然後吞吞吐吐地說:「噢,我不過是來和聘牧委員會談談…」

這位聘牧委員打斷他又問:「年輕人,神差派你來這裏嗎?」年輕人終於鼓足勇氣說:「噢,我猜想神並沒有差派我來這裏,我只是路過這裏,看看我們是不是有見面聊聊的機會。」

年老的聘牧委員把背往座位上後靠說道:「好極了,前四任牧師都說神差派他們來這裏,但他們每一位帶給我們的全是麻煩。」

你是一個名副其實或一個虛張聲勢的基督徒?

吃完逾越節最後的晚餐,門徒的最高測驗和真實面目就將揭露了。當耶穌第一次難得與門徒坐席的時刻 (20節),馬可也同樣有記載 (可14:18),耶穌宣佈祂會被門徒之一出賣,令他們大大震驚。接下來,他預測一場「醜事」會導致門徒憂傷、恐慌、羞慚,跌倒及四散,甚至彼得會否認祂。彼得沒有聽進耶穌的警告,因他太自滿,忙著反應、否認,並找藉口。他當場排拒耶穌的說詞,尤其是有關他的事。

我們應採取什麼步驟去抵擋、應對,和馴服在我們生活中持續纏累我們的驕傲呢?

預備事主 ── 不被壓力打倒
26:20 到了晚上,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坐席。
26:21 正喫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
26:22 他們就甚憂愁,一個一個的問他說,主,是我麼26:23 耶穌回答說,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
我。
26:24 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26:25 賣耶穌的猶大問他說,拉比,是我麼?耶穌說,你說的是。
26:26 他們喫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
26:27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
26:28 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26:29 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
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26:30 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 (太26:20-30)

一名老翁認識了一位老太太,兩人墜入愛河。一天,老先生鼓起所有的勇氣問老太太是否願意嫁給他。她說:「我願意。」

當老翁回到家,他還記得曾經向老太太求婚,但他不記得她說「是」或「不」。

老翁覺得忘記了回答很尷尬,就再沒向她提起婚事。數星期過後,老先生再次鼓足勇氣去問老太太她上一次對他的求婚是如何回答的。老太太高興地大聲說:「我很開心你問我!幾個星期前有人問我,要我跟他結婚,我回答說『我願意』,但我不記得問我的人是誰!」

門徒聽到耶穌說他們中間有一人要賣祂,就憂愁並忘了耶穌的重點。他們的反應正確,但他們忽略了祂信息的重要性。馬太和馬可福音都記載使徒的「憂愁」(22節,可14:19),但馬太說他們「甚憂愁」。他們最後一次有此一模一樣的感覺,是還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門徒就『大大的憂愁』」(太17:22-23)。可是如今更難接受並忍下的,是耶穌指責他們其中一位是間諜、叛徒,和懦夫。他們立刻本能地宣稱自己是清白和無辜、忠貞不二的。

因著耶穌驚人的透露,祂繼續所說的話對門徒而言,就沒被聽進去。這才是故事中真正值得「憂愁」的事,因為這是耶穌面臨被釘十字架和被處死的高潮之前,所賜給門徒最關鍵性的啟示。耶穌終於首次告知祂前往耶路撒冷的原因,並非帶給他們榮華富貴或政治權力,而是「為多人流血,使罪得赦」。讀者很可能覺得驚訝「得赦」的名詞是首次出現在馬太福音中。施浸約翰死了以後,他所傳講的「罪得赦免」思想就隨他而逝。耶穌不但恢復及應驗了施浸約翰的信息,並宣揚罪得赦的本質。施洗約翰曾「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可1: 4, 路1:77, 3:3),但他從沒告訴百姓誰能提供「罪得赦免」,誰能獲得它,以及它是如何有效的。耶穌第一次公佈了人「罪得赦免」是藉著祂「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太26:28),而並非藉著約翰的浸禮。

事實上,雖然約翰福音早一些 (約6:53) 就暗示有關罪得赦免的信息,馬太 (26:28)、馬可 (14:24),和路加福音 (22:20) 卻等到很脕才把這「罪得赦免」的佳音傳開給門徒與全世界,甚至等最後往耶路撒冷去時才透露出來。現在再沒有有任何秘密、奧秘、猜測、模糊,或不詳。後來神學家保羅和希伯來書的作者重申,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 (弗1:7, 西1:14, 來9:22)。不過可惜,門徒見木不見林,錯失及忽略耶穌最重要的忠告,他們以「甚憂傷」而不是「甚喜樂」或「甚感恩」的心情去迎接福音,也沒有問耶穌為何祂的語氣那樣積極而不憂。可能他們為自己「所失」的利益而悲傷,但忘記為世界「所得」的救恩而慶祝。

耶穌復活之後差派門徒要奉祂名傳這同樣的「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 (路24:47)。

勇於事主 ── 不要心胸狹窄
26:31 那時,耶穌對他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26:32 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
26:33 彼得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 (太26:31-33)

有一位聖經課老師教了一系列有關「神的全能」的課,她問班上學生們說:「究竟有沒有什麼事神不能做?」

全班默然無聲。最後,一位青少年擧手。這位老師對全班沒有抓到重點感到很失望。她無可奈何地問:「嗯,究竞那一件事神不能做?」

男孩回答:「嗯,衪不能取悅每個人。」

彼得對彌賽亞的想法與耶穌的差太遠了,但他一路把自己的想法收起來,閉著自己的嘴巴,拒絕發出回應,直到基督耶穌從提及「『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21節) 轉到「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31節)。這一下,彼得受不了了,他很不滿耶穌毫無理由從「中間有一個人」發展到「你們」的地步。 彼得覺得很委屈:「等一下,這是個嚴重的罪名。為什麼把我拉進這個控告?為什麼將我跟叛逆者相提並論? 」

「跌倒」一字的希臘字是skandalizo (scandalize),31節的原文乃是「你們全部『在』我 (的緣故、都要) 跌倒。」 你們會感到羞愧、挫折,感到夢想幻滅。這時,彼得已生氣且自以為是。 這不是第一次skandalizo這字被使用。此字曾經形容耶穌的本地本家對祂的「厭棄」(太13:57) 和法利賽人聽見耶穌的話表達「不服」(太15:12)。所以彼得十分激怒。耶穌不僅控告他,把他列在背叛主的像猶大那類人中,祂還將他跟拒絕主的鄉鄰和法利賽人統統歸為同等的人。

請注意,耶穌並非針對彼得一人發言,而是對著門徒一群人說話,不僅包括彼得與使徒們,也包括其他門徒以及全世人。耶穌預測:「『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但彼得聽到耶穌控告:「『你』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

彼得的效忠聲明肯定是福音書中令人傷心的焦點之一。 原文的記錄含義更豐:「雖然眾人『在』你 (的緣故)跌倒,我永不跌倒」(33節)。雖然這件事也記載在馬可福音中,但「永不」(oudepote) 是馬太福音獨特的否認記載。「不」這個希臘文字在新約中出現1567次,但「永不」的原文字只在聖經中出現17次。「不」雖然強烈,但「永不」顯得更自豪、激情,和強硬。耶穌以激烈的「永不/從來不」的字去否認那些稱祂「主」,奉祂的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的惡人 (太7:22, 23),所以「永不」具有戲劇性及極大的效果。浪子的哥哥兩次對他的父親抗議,「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路15:29)。當然,彼得曾滿有興趣地聽過此故事多次,也是唯一創意使用這字的使徒。將來在使徒行傳中他會再次衝動地反對主從天上吩咐他宰食不潔的「四足走獸、爬蟲和烏類」的異象及命令:「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喫過。」(徒10:12-14)。

虔誠事主 ── 不要過於自信
26:34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26:35 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 (太26:34-35)

一個夜晚,一隻船的船長在海上以為看到另一隻船的燈光,朝著他的方向駛來。他吩咐他的信號手發一個信號給另一隻船:「將你的路線向南轉10 度。」可是回來的答案是: 「嘿,你該將你的路線向北轉10 度。」

船長回答說:「我是船長!轉變你的航向往南走。 」但是回來的答話是:「啊,我是一等水手,轉變你的航向往北走。」

船長如今很生氣。「真大膽,我說你該轉變你的航向往南走。我們是一艘戰艦!」答覆回來說:「我說你轉變你的航向往北走。我們這裡是燈塔。」[i]

請留意耶穌在這次談話中,並沒有說最後一句話,但祂的最後一句竟然激起彼得發誓要與耶穌同死。究竟耶穌說了什麼使彼得有如此強烈的反應?耶穌用的「不認」的希臘字是較強烈的,這個字原文在聖經裡出現13次,而不是用一般的「不認」字 (原文出現31次)。

一般的「不認」(arneomai) 是指「反駁、否認、拒絕、放棄」的意思,但耶穌說的「不認」(ap-arneomai) 是「徹底否定」,是加上「apo」的前置詞,有「(離) 開」或「(走)開」 的含意。這兩個「不認」的分別是「否認」和「斷絕」的差別,「拒絕」與「放棄」的分別。前者是理性的,後者則較情緒化。最好的對比是耶穌以路加福音12:9所指出的: 「在人面前不認 (arneomai) 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認 (ap-arneomai完全否認) 他。」後者也是「捨己」來跟從基督 (太16:24, 可8:34, 路9:23) 的「捨」(否認) 字。

有趣的是耶穌沒有用「死」一字,祂只說:「跌倒」,但彼得固執地說「死」。大祭司要耶穌死,不是要使徒死。此外,耶穌的用意不是要傷害彼得,而是為挽回他、且要他堅固其他門徒 (路22:32)。

彼得感到受傷,因耶穌說:「你要三次不認我。」連彼得的盟友,馬可福音的作者也記載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可14:29)。他大膽地宣告了兩件事情。 他宣布,即使全人類會跌倒,他也不會跌倒 (33節), 並且說他甚至願意與耶稣同死,而不會不認祂 (35節)。敢言的彼得是一個忠心的人,但是他太驕傲、太狂傲、太自信。孫德生 (J. Oswald Sander) 說:「驕傲如一個洋蔥,你剝了一層皮,就來到另一層皮,之後又來到多一層皮,每次剝皮時,它弄得你直流淚。 」

使徒彼得的問題是他話說得多,聽得少。即使耶穌改正他 (34節),他仍然玩著「高人一等」和說「最後一句」的遊戲。他站高了姿態,不照照鏡子,或向他人請教。耶穌也沒有必要再糾正他,就去客西馬尼園祈禱。

彼得第一次說「永不」(33節) 但第二次 (35節) 他選擇用了兩個不同的否定的單字:「不、不;No, Not」── 一個雙重否定來加強他的語氣,強調他對耶稣的熱爱,翻譯為「我『總不能』不認你!」事實上,他的第二次回答是一個症狀,一種模式,是『他的老我』的復發。當耶穌第一次說他必「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在耶路撤冷被殺」,彼得伸出他醜陋的頭說:『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太16:22)。

結語:驕傲的後果是羞恥 (箴11:2)、爭競 (箴13:10), 和敗壞 (箴16:18)。相反地,我們當尋求忍耐 (傳7:8)、謙遜 (箴29:23), 和智慧 (箴13:10)。倘若你自以為站穩了,你必須小心不要跌倒 (林前10:12)。你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嗎?還是按所量給你的信心看自己 (羅12:3)?你是否懷著神所恨惡的驕傲、狂妄、惡行?以及乖謬的口 (箴8:13)? 驕傲是否攔阻你尋求神,令你在所思所想中不容祂的同在 (詩10:4)?

[i] 轉載自Speaker's Library of Business 48, Joe Griffith, Englewood Hills, NJ: Prentice Hall, 1990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6/apostles-pt-16-pride-comes-before-fall.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