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2, 2007

一個都不缺 (約 20)「使徒系列之二十一」

一個都不缺 (約翰福音20:19-31 )
~ 使徒多馬 ~
作者:葉福成
整理:賀安慈

我去健康中心時經常掉了洗髮水、游泳褲,還有其他不少東西。一次,當我開車去聖地牙哥參加一個下午的會議時,在加油站發現我的加州駕照不見了。我實在不知到該怎樣辦,因為大會在兩小時就要開始,而從洛杉磯開車到聖地牙哥必須至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如果我隨即去汽車管理局 (DMV) 重新申請駕照,我知道那天的排隊和員工慢動作問題,會讓我在那邊等上一天,而會議全程只有八小時。那時候,我一直把駕照放在一個小塑膠夾裏,讓我可以只拿駕照往健身中心,而留下錢包和現金在家中。最後我決定去參加我一年前已報名的會議。

回來後,汽車管理局還沒有開門的前半小時,我就去排隊。我帶了證件,但他們需要我改我的「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 英文名字,加上Victor一字才可以同樣改我的駕照名字。這肯定不是一天可以做完的功夫。幾天後,我發現駕照遺失在車上,夾在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在哪裡?塞在座位和安全帶中間的夾縫!

你也不相信我所失去的最難堪的東西 ── 我跟太太第七年結婚週年紀念的一個多月前,當我游泳時我失掉結婚戒指。當我四年前開始游泳時,我肯定我的結婚戒指不會丟掉,因為多年擊指關節的動作促進我的手指增大,結婚戒指就牢牢地套在我的手指上,我甚至想需要有人將戒指割掉,好讓它不擠死我的手指。不久,游泳使我的手指消瘦下來。

對耶穌復活最嚴厲的批評人不是基督的敵人或陌生人,而是祂的門徒多馬。他被稱為「疑心的多馬」,因他懷疑耶穌顯給使徒看,並諷刺復活的證據,且不信使徒的見證。因此耶穌回來指正多馬,改正他的態度,並藉著他的醒悟為耶穌的復活作更完美的見證。

什麼是懷疑?懷疑如何產生?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面對我們的懷疑,並且我們怎樣處理懷疑呢?

要處理疑惑,否則會引起不滿
20: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20:2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20: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20: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20:23 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20:24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 (約20:19-24)

有個故事提到一位非常成功的漁夫,每天早上,他開小船到湖中,幾個小時之後回來,他的船裝滿了魚,從來沒有一次失敗。其他人不知道他的秘密,別人都捕不到魚,而他總是帶著滿船的魚回來。

一天早上,一個帶著釣具的陌生人出現對他說:「你介不介意我今早跟你去釣魚?」那漁夫說:「沒問題。只要跟我去一個小灣,我在那裡釣魚總有好運氣。」那人跳上小船後,他們就越過那湖,直到來到一個小灣。老漁夫停船,並將馬達關掉。他從工具箱中拿出一扎紅色的炸藥,然後點燃導火線,抓住它,等它燒完。在最後一刻,他把炸藥丟在水裏,讓它發生一個巨大的爆炸。水面到處都是魚。他拾起網,把魚撈進小船。

那陌生人看了一刻,從口袋拿出他的錢包。他打開錢包拿出徽章說: 「我是狩獵監督官,你被捕了。」那老漁夫再次從他的工具箱裡拿出另一扎炸藥,點燃了它,抓住它,等它被燒光。隨後,他將火藥丟給狩獵監督官,並說:「現在,你是要坐著,還是要釣魚?」

其實多馬落在一個最尷尬、沒有贏的機會的場面。他是唯一不在關上門的房子裏看見主的使徒。更無奈的是,他從此被稱為「低土馬」,就是「兩個」或「三心二意」的稱號。為什麼?是否因為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因為使徒們大大的歡樂,他卻沒有喜樂 (20節)。他為什麼不喜樂呢?他沒有喜樂不是因為耶穌不愛他,不是因為祂沒有從墳墓裡復活,不是因為耶穌沒有賜他聖靈,也不是因為耶穌沒有把手和肋旁給門徒們看,而是因為他不在場。世界上最偉大的神蹟已成事實,但因為他並沒有親眼看見,或親自見證,而感覺不愉快。這還不算幼稚無聊嗎?幾天前,膽小的門徒們都離開耶穌逃走了,但如今多馬不能與懼怕猶太人的門徒同樂,因為他錯過了這件大事 (太26:56)。他為什麼不在場是另外一回事。耶穌來站在使徒當中安慰他們,因為他們怕猶太人,甚至把門關了,躲在裏面。但顯然多馬不害怕或不需要安慰,因為他當時不在那裡躲避猶太人。主耶穌不容許多馬讓這種不滿的態度持續蔓延、爆發,或惡化。

不滿有許多表現。有人因為自己不能畢業而不願加入一位畢業生的慶祝;有人不能祝賀一名晉級的僱員,因為他自己沒有被加薪;有人無法為新婚的人歡欣,因為他不是結婚的那一位。更糟糕的是,不滿的心態失控時,會導致因他人得益而覺得失望、挫折,與痛苦,只看到別人擁有的,和自己所沒有的。你難道不會為脫離害怕而找到喜樂的朋友開心嗎?

使徒們告訴多馬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一定是微笑、眉開眼笑,和露齒而笑,但是多馬的反應卻是冷笑、皺著眉頭,及面帶怒容。多馬不是一個假門徒或冒牌信徒,但他不是一個懷著喜樂的基督徒。多馬與使徒們沒有什麼個人過節,但他確實潑他們的冷水、破壞氣氛、令人掃興。

要處理疑惑,否則會引起異議
20:25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約20:25)

在《轉到B計劃》一書中,作家南西斯克斯伯格 (Nancy Schlossberg) 談及人生的非事件 (non-events) 的失落。非事件的定義是:令一些人感到憤怒和不滿的未實現的夢想,它們是你想要且期待會發生,但沒有發生的事情。作者建議這些事件包括:

- 沒有一個弟弟,妹妹
- 沒有結婚
- 沒有第一,第二或第三個孩子
- 沒有與家人有親密的關係
- 沒有得到你想要的工作
- 在工作上不是主要的權力玩家
- 得不到一個令人羨慕的獎項
- 沒有成為著名的運動員
- 沒有出版一篇文章、書、詩等等。
- 你的孩子沒有從大學畢業

一位著名的詞典和字典出版商 (William Funk) 說:「Alone」(單獨一人) 是英文中最痛苦的字。

多馬不曉得他已經變成一個多麼難相處與不隨和的人。他看不見自己弄成了什麼樣子。他並不迷糊,卻恥笑門徒們的見證。使徒們聲明:「我們已經看見主了!」是個強大的聯合信心聲明,但多馬沒有什麼積極和正面的反應,他也沒有問使徒為什麼會從抑鬱消沉的心情轉變到希望和樂觀的心態。他們的狀態由心碎到歡慶,他們的群體從分裂解散到和諧統一。

在耶穌復活之前,門徒們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複數「我們」跟耶穌講話時,只懂得發牢騷、呻吟,和抱怨。當耶穌指示門徒們向人群分發食物時,他們抱怨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 (太14:17)。還有一次彼得自私地以其他使徒的名義問耶穌:「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太19:27) 但現在他們的態度、情緒,和聲調都變了。

多馬的回答坦率,但却是嘲弄又玩世不恭。他的冷嘲熱諷已達到無可救藥的地步。耶穌首次向門徒顯現時,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 (約20:20)。但多馬想要的卻比這些更多;他要更多更多的證據。我想門徒們在旁一定替他捏一把冷汗。他堅持要觸摸、感覺,及仔細審視耶穌的雙手和肋旁,方能相信此事。他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在其他場合,希臘字「非」一詞在其它福音書中也有記載,耶穌在家鄉批評加利利人,「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約4:48)。

耶穌並沒期待多馬盲目信從,而是期望他以誠意來信。多馬的問題不是缺乏證據,而是缺乏信心。但事實是,對於一個疑惑不信的人來說,沒有任何證據是確實足夠的。「門」一詞 (20節) 著重强調它的複數型態 (doors),証明了門的多重把守,使徒的細心,和復活的可信。當耶穌答應他的請求 ── 伸出手來探入祂的肋旁時,多馬婉拒了。他求的應該是信心,因他早已有證據。請留意多馬沒有尋求神的大能、祂的同在和平安;他只是心情惡劣,為著反對而反對。

曾嚴重懷疑信仰並持有許多問題的路益師,在他自己的一本經典書籍《如此基督教》中寫道:「信心乃是堅持你的理智曾接受過的事情,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變化。」

要處理疑惑,否則會引起反叛
20:26 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20:27 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20:28 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
20: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纔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20:30 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
20:31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約20:26-31)

布魯斯拉申 (Bruce Larson) 說了一名非常受愛戴天主教神父的真實故事,有關他心中埋藏的一個難以告人的犯罪秘密。他許多年前唸神學時,曾犯了那罪一次。沒有人知道他犯的罪。雖然他懺悔並受了多年的懊悔的苦,但他仍然沒有平安,缺乏內在的喜樂,不感覺到神的饒恕。

在那神父的教區中有名深愛神的婦女,並自稱她在異象中與基督說話,基督也與她說話。那神父懷疑她的聲明,並要試驗她的異象。他對那婦女說:「你自稱在異象中與基督直接談話。請妳幫我一個忙。下一次當你有這種異象時,請你問祂你的神父當神學生的時候犯了什麼罪。」

那婦女同意就回家了。幾天後她回到教會,神父說: 「哦,基督是否在妳夢中造訪妳?」她答道:「有,祂出現了。」

「你有沒有問祂我在神學神院時犯了什麼罪?」「有,我問了。」

「那麼,祂說什麼?」「祂說, 『我不記得了。』 」(Illustrations Unlimited)

有人說,英文中最重要的六個字是「I admit I made a mistake (我承認我犯錯)。」

我不認為即使多馬的嘴硬,他有機會否認主。請留意,讀者其實不清楚他「總不信」指的是什麼,是復活事件呢?或是使徒的話?他無法使自己拒絕耶穌的復活,但他並沒有表示接受。他的話如此含糊,讓人難以分清楚他總不信什麼,這就是他的疑惑的本質。耶穌沒有無緣無故或徒然地自願被逮捕,死在十字架,並從墳墓裏復活。祂這樣做為的是肯定門徒們一個都不失落。耶穌在被釘十架前於客西馬尼禱告說:「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約17:12)。祂在客西馬尼對父神說:「你給我的,我沒有一個失落。」並對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差役說:「我就是。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罷」(約18:8-9 ) 。祂被逮捕時,保護十一名門徒的性命,且回來加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能夠體驗祂復活的大能,改造他們的生活,藉著他們傳福音,改造全世人的生命。

多馬不是個壞人,只是語無倫次、自由發揮、隨時開炮。耶穌親眼看見這件戲劇化的場面,也看見多馬其實是一位具有豐富潛力、膽略,和勇氣的人,耶穌揀選多馬做使徒不是沒有原因的。多馬犯了錯誤,但是這錯並非沒法補救,那錯是一個判斷上的錯誤,一時失言而已。他的跌倒絕非失敗。多馬是過分,但非無藥可救。他的話語無可辯解也無法抵賴,但並非不可原諒。他心中沒有怨恨、惡意,或敵對的成分。並且,不信和懷疑、不信者和尋覓者、長久不信和暫時疑惑之間有差別的—— 後者才是多馬的狀況。耶穌責備他並非因他要求物證,而是因為他沒有眼光;不是因著尋找證據,而是缺乏信心;不是為了找答案,而是為了找麻煩。

多馬犯了一個不像他會犯的錯誤。這不是他的慣性行為。他所犯的錯幷沒有抹除他以前的好行為。在約翰福音11:16中多馬說服門徒們跟隨基督,即使這意味著死亡:「我們也去和他同死罷。」況且,多馬不是唯一被耶穌責備不信的使徒。耶穌也同樣嚴厲斥責了其他門徒。馬可福音16:14記載:「後來十一個門徒坐席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裡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馬可福音16:14記載門徒的「不信」與多馬的「不信」(約20:25) 是同樣的原文字。多馬不是異教徒、 間諜,或叛徒。他不是猶大。他天生喜歡問問題。在約翰福音14:5中多馬問道:「主阿,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其實,多馬的救贖恰恰顯示了如果猶大深感懊悔,也可能發生在猶大身上的事。猶大自殺是因為他向錯誤的對象認罪,且不知道或認識復活的大能。換句話說,猶大自我了斷的時候,復活尚未發生。但當多馬懷疑時,復活已發生了,所以他還有機會。

多馬也有很大的潛力。沒有人像他一樣明白復活的重要。耶穌造訪多馬有個終極的目的,祂選擇通過多馬來向人們說明相信耶穌的復活的傑出宣言。除多馬的口外,福音書中沒有人從口中說出耶穌為「我的神」。其實,無獨有偶,福音書中也沒有人叫耶穌「我的主」且真正理解這幾個字的真正意義。甚至在當今這一時代,多馬的聲明都一直是信心與信主的壁壘。

傳說多馬在所有使徒當中,前往最遙遠的地區傳播福音:印度。在印度喀拉拉邦 (Kerala),一個基督教團體宣稱他們是直接因牧師多馬的佈道,而歸向基督的基督徒後裔。印度基督徒之間的傳說是,多馬在靠近馬德拉斯的地方被長矛處死,因此人們常把他畫爲手持長矛,以此象徵他是如何被處死的。

結語:有些人一生當中犯錯無數;有的人犯極少錯誤;有的人則重複著同樣的錯誤。神寬恕每一個真心悔改的人 ── 那些承認自己的罪、祈求饒恕,並避免犯同樣的罪過的人。一個最常向神發言的對手,往往可能是對批評者傳福音最堅定的信徒、辯護人,和見證人。你是信仰的懷疑者或維護著?耶穌復活的意義在於它可以使你的人生揭開新的篇章。一位講員說,「當我年輕時 (17歲),祂要解決我粉刺的問題 (小問題),現在祂要解決我癌症的問題 (大問題)。」[i]

你是否行事為人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你是否言行一致 ── 行為與言語都榮耀神?你行在光明中,還是走在黑暗裡?

[i] Ronald Dunn 164, Wrestling with God, Keswick 1987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7/06/apostles21.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