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乏無助到豐足無缺 (可 10)「信心的神蹟系列之六」
從窮乏無助到豐足無缺 (馬可福音 10:46-52)
作者:葉福成
整理:曾靜香
約珥格利高里Joel Gregory講一個印度乞丐的故事,這個乞丐是個瞎子,他又窮又餓,他坐在路邊討飯。可是在那路上來往的人很少,到底他們能給他多少米。有一天他聽到一輛聲音大如雷聲的戰車在附近經過,裏面有一位Maharajah的大君,他是對窮人實施奇蹟有名的大君。這個印度乞丐想著,這真是一個難逢的好機會,他肯定這位偉大的大君王必定會停下來,把幾籃的米送給他。
確實,大君的金色戰車真的停在窮乞丐的面前。當那偉大的大君從戰車下來的時候,那乞丐就來到他面前跪下。但是那乞丐不敢相信這位偉大的大君是那麼的吝嗇,他還對乞丐說,“ 給我你的米 。”
那乞丐的臉顯出非常不高興、很生氣的樣子。所以他把手伸進他的碗裏,手裏抓住一粒米往大君扔過去,偉大的大君說,“你僅有的就這些嗎?”接著,乞丐生氣的吐口水在地上,很不愉快的咒罵大君、並且又向大君扔了一粒米。偉大的大君轉身,上車,就離開。
那乞丐很生氣、很情緒化、而且很抱怨,他把手伸進碗裏摸摸他剩下來的米,他覺得碗裏面有硬硬且發亮的東西,感覺上和米不一樣。他就把它從碗裏拿出來,原來是一粒黃金。他現在已不管什麼了,他把所有的米都倒出來又發現更多的黃金。窮乞丐後悔他所做的一切。如果當時他有相信偉大的大君,他所有的米都會變成黃金。 (Adapted, Pulpit Helps 2/93)
當耶穌往耶路撒取冷路過耶利哥的時候,他醫治了瞎子 巴底買 (路 18:37) 。他忍不住的呼叫、要耶穌的幫助,要求他的憐憫,爭取他的注意。在歷史上,耶利哥出名於它倒塌的圍墻 (書 6:26)。當時耶利哥對於旅客是一個危險的地方,正如耶穌所講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所形容當時的狀況 ( 路 10:30),但是耶利哥不但是乞丐巴底買得救的地方、也是稅吏長撒該 (路 19:1) 得救的地方。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 (20: 29-34) 的不同在於馬可只講一個瞎乞丐的故事而不是兩個,而且馬可與路加不同的記載 (18: 35-43) 在於馬可紀錄乞丐的名子。
表達你的真誠認識
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討飯。 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可 10:46-47)
有障礙的人經常被人欺負、排除和被輕視。他們不僅會覺得自卑,他們更要面對生活的不方便和社會的諷刺。瞎人對最支持他的家人還是一個挑戰,對最寬容的公眾還是眼中釘,和對惡霸的人是最理想的的目標。他們受盡創傷、意外的危險、甚至死亡在不關心的家人手上,他們認為瞎眼的人是不可接近的、是應受處罰的、是個不正常的人。
大部分人都聽過「三隻瞎老鼠」three blind mice的童謠。歷史學家說那位農夫的妻子沒有用刀切了三隻老鼠的尾巴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恐佈的童謠,事實上,來自那時的社會,政治和歷史的背景。根據學者的研究,那位「農夫的妻子」應該是英格蘭的瑪莉皇后,她對三個不識相的貴族非常生氣,結果重重的懲罰他們,甚至生生的把他們焚燒了。http://www.mother.com/~prdesign/ThreeMice.html
眼睛看不見的乞丐他過的是一個無法忍受的生活。他們討飯為生,因為他們的家人太窮了而沒辦法去養育他們,也可能覺得和他們在一起是一種羞恥,或太迷信了而不願意承認他們。。所以瞎人只好依賴陌生人的愛心來得到每天的食物、新聞和大部分的用品。
巴底買和群眾有不同的見解、觀念以及對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態度。這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 20: 29-34 和馬可福音 10:46-52。當巴底買問群眾有甚麼特別的事情要發生的時候,他們都一口同聲的回答說,「拿撒勒的耶穌要經過這裡。」但是巴底買很不同意他們的說法或接納他們的稱呼。這位表面瞎眼但是裡面明目的乞丐並沒有作「拿撒勒的耶穌」的稱呼,而是用一個不同的名字和給與一個不同的解釋:「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
「拿撒勒的耶穌」是指著耶穌的人性 (徒 2: 22),但是「大衛的子孫耶穌」是呼籲祂的神性。很多人,如拿但業,把拿撒勒的耶穌視為約瑟的兒子 (約 1:45)。因此,「拿撒勒的耶穌」是提到他的直系的祖先,而「大衛的子孫耶穌」提到他的皇族的祖先。前者是描寫祂地上歸屬和本地住處 ( 太 2:23) 但是後者提及祂神聖屬性和天上歸屬。拿撒勒的稱呼是非信徒,嘲弄者和誹謗者喜歡使用在耶穌身上,譬如抓耶穌的軍人和差役 (約 18:3-5),質問彼得的使女 (太 26:71),挑戰耶穌權柄的污鬼 (可 1:24,路4:34)。「拿撒勒的耶穌」也是門徒在理解耶穌復活的意思之前對耶穌的稱呼 (路24:18-19)。悔改,更新和得力的彼得他在早期教會的牧養及如領袖般的講道,他使用一個不同的神學名辭來形容復活的基督。復活之後,耶穌被稱為「拿撒勒的耶穌基督·」,而不是「拿撒勒的耶穌」(徒 3:6, 4 : 10)
這些事巴底買成功的比例很小,馬可告訴讀者,群眾的人數是非常的多 (40
節)。可是,他們那天的熱烈喧嚷竟然都被那位反對他們的瞎人用宣揚、狡辯、喊叫來破壞、搗亂和打碎。 (路加福音18:38) 路加使用一個更獨特的字描寫瞎人的喊叫。馬可使用普通的 krazo描寫瞎人的喊叫,但是路加使用比較專門的 boao,形容用更吵鬧和分裂性的大叫來求幫助。這個很少用的字「呼叫」、很普遍的用來形容施洗約翰在曠野喊著 (太 3:3,可 1:3,路3:4,約 1:23) 的意思,亦是耶穌在十字架上喊著的聲音 (可 15:34)。除了施洗約翰和耶穌喊著以外,這字通常描寫集體或眾人的叫喊,譬如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伸冤 ( 路18:7),多人被污鬼附著、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 (徒 8:7),和反對福音的百姓 (徒17:6,21:34)。所以這位瞎人和群眾敵對且在他們當中和他們一樣用大而尖銳的聲音,因而引起他們的驚奇和他們的注意。
巴底買該被稱贊。他是瞎子,但是他不是啞吧或是聾子。他打開他的耳朵來聽,他的嘴巴常常提到耶穌的名字。信心的眼睛使他看見,他內心深處的力量使他行動。雖然他的視力有問題,但他有理解能力。雖然他沒機會閱讀或上學,但他能明白了解和認真學習。
提出你的真實要求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罷。”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喇。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耶穌說、要我為你作甚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拉波尼就是夫子〕(可 10:48-51)
有一些護理學校的學生,在上課的第二個月,他們的教授給他們隨堂測驗 。(學生們從沒有期待過也永不會忘記的測驗)作一個盡責的學生,他們都很快的從頭一個題目一直作下去,直到讀最後的一個問題:「學校的女清潔工叫甚麼名字?」當然這是一個玩笑。(學生們是這麼想,是個玩笑)
學生看過那個女清潔工很多次。她長得高、黑頭髮,約五十多歲,但是他們覺得他們怎會知道她的名字呢。學生們無法作答最後一個問題,只好空白那一題把試卷交出去。課堂結束以前,一名學生問老師最後那一題是否會算在他們的考試內,教授對失望的學生說,「絕對算,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你將碰到很多人。他們全部都是有價值的、重要的。他們值得你關懷和照顧,雖然你只能給一個微笑和一聲『 喂』。」(她的名字是多蘿西。)
巴底買知道一旦機會來臨他想要的是什麼。他相信耶穌會在混亂那片刻聽到他所發的聲音,儘管別人怎樣說他,想他,或對他。眾人試著不許這盲人作聲,且責備他、壓住他,認為這樣是有利於耶穌。他們可能當他是一個局外人、一個流浪者、或一個機會者,也覺得他是個無禮、固執、鬧事者。
真正的事實使他們驚訝、恐懼和生氣因為那瞎人堅定的稱呼耶穌為「大衛的子孫」。加上,既然巴底買大叫了一次沒有成功,不是就應該省下自己的氣息、降低他的聲音嗎?好讓耶穌安靜一下。所以眾人跟瞎人大叫起來。群眾兇猛地,刻薄地,和喧鬧地針對著巴底買,他們拼命地要丟他臉、閉他的口、逼他離開。不但如此,無論巴底買的懇求多認真、多堅持、多感動,他們斷定要攔阻他到耶穌的途徑。路加記載那些大叫喧鬧的人就是「在前頭走的人」;自然地,他們攔阻到耶穌身邊的路 (路 18:39)。眾人聯手的處理方法應該相當足夠處置瞎眼的巴底買,打發他想再來試的意念,但是他並不失氣、失望和心痛。巴底買非常的堅持,不離開、終於能接近耶穌。阻塞和指責也不能夠擋住他。他所受的責備 (48節) 都被記載在符類福音 (馬太,馬可,路加福音) 裡 (太 20:31,可 10:48)。惟一跟他一樣嚴重受到指責的人,就是福音書所記載的,那些把小孩帶來見耶穌的人,要耶穌給這些小孩祝福的人 (太 19:13,可 10:13)。
最後,巴底買的勇氣得到獎勵。耶穌想要了解他就叫他過來和他交談。彌賽亞絕對不會拒絕任何向祂大聲宣揚身體力行的人,稱呼祂名的人,求祂留意的人,懇求伸冤的人和不願離開的人。巴底買想的對。耶穌總是會為瞎眼的人停下來跟他們交談、醫治他們。無論他們在耶利哥,或在醫治兩個瞎子的迦百農 (太 9:27 ),或在伯賽大醫好另一個瞎子 (可 8:22),耶穌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關心和照顧他們。甚至在耶路撒冷殿裡他治好到耶穌跟前的瞎子瘸子,這些奇事都行在訂眼看住耶穌 的祭司長和文士法利賽人面前 (太 21:14-15),之後他們致祂於死罪。
讓神填滿你的空虛
耶穌說、你去罷.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可 10:52)
有一天一個穿破衣服的乞丐挨家敲門,要求幾分錢去買東西吃。當他抱怨自己的不幸的時候他懷疑為什麼有錢人總是不滿足而且想要更多。他認識一位買船為業的富有企業家,竟然一夜之間他失去了一切,因為在風暴之下船沈了。
乞丐對自己說:「至於我,只要我夠吃夠穿我什麼都不求了。」只是那時刻「財富」出現對他說:「我一路想要幫你。在一個條件下我要把黃金倒進你的錢包:所有掉進你的錢包的都是你的黃金;但是每一個掉在地上的都將成為灰塵。你瞭解嗎?」
那乞丐興奮地說,「是的,我瞭解。」然而,「財富」提醒他,「你的錢包已經舊了,所以不要裝得太重。」
乞丐再也等不及了,他立刻打開他的錢包,而一連串的金幣倒進他的錢包。那錢包很快的開始漸漸重了。「財富」警告乞丐他的錢包不可以再裝了,但是乞丐大聲呼喊「更多一點。多幾個吧。再給兩個,再給一個。」又回到再多幾個,不久那錢包就裂開了,所有的金幣都掉在地上都變成灰塵。 (The Moral Compass 169-70, William J. Bennett, NY: Simon & Schuster, 1995)
一個中國的俗語,說:「乞丐做慣了就不想做王。」
有一次有人說當窮人和飢餓者來找耶穌,祂沒有給他們錢,更很少給他們食物;基督給他們的是愛和服事,而最偉大的禮物是 –祂自己。
有句話說,「做乞丐的不可以挑剔。」他除了忍受一切的遭遇和接受別人的施捨以外是沒有選擇的。然而,巴底買那天作出選擇衝破過去的生涯,跟著耶穌上路到耶路撒冷因為耶穌待巴底買不像別人對待他。耶穌不是「對」巴底買講話或講「有關」他的話,而是「跟」他談話,給他一個可回答的機會和給他一個選擇。耶穌不懼怕也不害羞當他在公眾的地方跟瞎眼的人在一起。寧願說,祂對盲人有愛心,感情和同情是有目共睹的。
巴底買可以回到家人身邊,留在耶利哥城,過個正常生活,但是他決定跟從耶穌,陪祂上耶路撒冷,見證祂被釘死。一個乞丐經常被視為不斷地要求救濟,施捨,或兩者全要。可是,巴底買不像一般要求捐款或醫治的乞丐。當然,他要求視力,但是並非為了看世界的事物,他想看的乃是他救主的臉,而且不僅是一刻而已,從那天開始,他從不離開祂的身邊。他有自由可以離開,回家過正常的生活,但是他作了一個聰明的選擇,就是跟隨耶穌。
跟隨耶穌不是一個難做的決定。巴底買是耶穌第一個公開在眾人面前醫治的瞎子(46節)。耶穌醫治迦百農的兩個瞎子是在祂居住的屋子裡 (太 9 : 27)。此外,在伯賽大耶穌拉著瞎子的手到村外醫治他 (可 8:23)。在第三個場合,耶穌醫治另一個瞎子是在自己門徒的面前 (約 9:1-6)。巴底買沒有聽過或認識過有這樣同情瞎子的人。瞎子們能夠擁有耶穌的雙睛,耳朵,嘴巴,手指和愛心。祂與他們溝通交流,給他們視力,教他們怎樣做 (太 9:30),去哪裡 (可 8:26),如何得信心 (約 9:37)。祂對他們發問,向他們傾聽,但更重要的是祂伸手摸他們。耶穌四次私人跟他們交往的時候,他用手摸他們 (太 9:29,20:34,可 8:23,約 9:6)。馬太 20:34 也有相似的記載,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醫治了他們。
讀者不知道迦南婦人 (路 8:48) 的名字或百夫長 (路7:9) 的大信心或其他耶穌稱讚他們的信心的人,包括癱子 (路 5:20),迦百農的兩個瞎子 (太9:37) ,患血漏的女人 (可5:25) ,把香膏抹耶穌的女人 (路 7:50),和十個長大痲瘋的人 (路 17:18-19)。他們都因為有信心而得到醫治, 只有巴底買的名字是公開的,因著一個理由:巴底買跟其他門徒一起經歷他們的救主的十字架,埋葬,和空墳。
結論:內在的理解比外在的更有力量。人可以擋阻你到耶穌的路徑,但是他們不可能壓住你對基督的信心,希望和渴望。當然,大聲吵鬧或瘋狂的作為會產生更深的印象,但是不同的是那深刻的信心。今天你要做一個真正的門徒就不要渴望那可以暫時或短暫滿足你的事情,要不間斷的跟隨祂、要一路跟著他。栽培你的信心生長,加強你對祂的認識,見證在祂裏面的豐富。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6/11/miracle-of-faith-pt-6.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