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9, 2008

牧師的呼召(弗 4)

牧師的呼召(以弗所書4:11-16)
作者:葉福成
翻譯:陳保壽

一位年輕的牧師 剛剛對會眾宣佈要辭去牧職以便接受另一個神的呼召。崇拜結束之後,牧師如同往常站在門口招 呼大家。這時,有位年長的會友走向他,淚水盈眶,她抽泣地說:「牧師,你決定要離職使我感到很難過。一切將不再一樣了!」

年青的牧師受寵若驚,然而裝作若無其事地握著她的手,用最慈祥的聲音回答說:「親愛的女士,神祝福妳,然而我確信神會差遣一位比我更好的牧師來。」她哽咽地迸出這麼一句話:「他們都這麼說,但是人卻是越換越糟。」

我相信人人都熱切期待會見新來的牧師。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從哪裡來?他有什麼經驗?他是熱情或是內向型的?他會開懷大笑、哭泣、熱愛生命?雖然會眾都會想到這些問題,但最重要的問題是:牧師的事奉角色是什麼?他和神子民的關係是如何?他如何善用時間?為什麼教會需要一位牧師?

裝備教會成長
4:11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4: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

你和我的牧師:
如果他年紀輕輕,他會缺少經驗;如果他的頭髮斑白,則他太老;如果他有五、六個孩子,那他生得太多了;如果他有沒有生個一男半女,那不是個好榜樣。
如果師母在詩班中唱詩,則她太前進;如果她不這麼作,那麼她對她丈夫的事工興趣缺缺。
如果他講道看筆記,那是易開罐,枯燥無味的講章;如果他即興開講,則他沒有深度。如果他花了太多時間準備,則他忽略了他的會友;如果他隨時可見,則他是閒著沒事幹 。
如果他太專注窮人,那麼他是作給人家看;如果他專注有錢人,則他想攀龍附鳳。
如果他建議改善教會,他是個獨裁者;如果他不作任何建議,他只不過是傀儡一個。如果他使用太多的例證,則他忽略了聖經;如果他用得不夠,則他講得含糊不清。
如果他譴責他人的過錯,則這人脾氣太古怪 ;如果他不那麼做,那他是個騎牆派。如果他傳講真理,則太刺耳;如果不那樣做,則他是個偽君子。如果他講道一個小時,則太囉唆;若少過一小時,則這個人太懶惰。
如果他不討好每個人;則對教會有損;如果他討好各人,則沒有立場。如果他傳講十一奉獻,他是在搜括錢財;如果他不那樣做,則他沒有啟導會眾。
如果他領一份高薪,他顯然是貪財的;如果薪金微薄,則他顯然沒什麼價值。如果老是由他講道,會眾會聽得厭煩;如果他邀請外來講員,則他沒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怪怪!人人都說,作牧師很容易?!

如果你留意,神賜給教會的恩賜有五項,但這個「有」,也就是希臘文的定冠詞 「這」出現四次。這導致許多聖經學者認為最後的「有」把「牧師和教師」放在一起修飾,而不是分開的「牧師」或「教師」。牧師和教師的角色是分不開的。不論牧師是何等關懷,體貼和熱情,沒有教導的教會會導致虧損,爭執,而且可能萎縮。優秀的牧師不只是在關係上,情感上和待人接物上發揮他們的長處,他們也必須善於教導, 釋經和傳講神的話語。前者是短暫的,而後者則持續恆久。菲利普布魯克斯(Phillip Brooks)說過: 「傳道人必須是牧師,以便他能對真實的人傳講。而牧師也必須是傳道人,使他的事工保持尊嚴。不是牧者的傳道人,與人疏離,而不是傳道人的牧者則顯得器小。」 (John Stott, The Preacher’s Portrait, 81頁)

「成全」 (12節)的希臘原文不是動詞,而是名詞,且是唯一的一次出現在聖經裡。NASB 英文版本的翻譯是「為了裝備」,而KJV則「為了完全」。它在聖經中做為動詞的實際應用是「補」網(太4:21,可1:19)和「挽回」被過犯所勝的 (加6:1)。有趣的是誰在教會裏「各盡其職」?是牧師兼教師,或是一般信徒?從經文本的解說程式來看,牧師的角色是要成全(裝備)聖徒,各盡其職,而不是獨自執行各項事工,也不是擴張他人的王國;而是讓信徒有能力去各盡其職;也不是要讓聽眾聽得拍手叫好,而是裝備他們全體。 假如會眾趁機抱臂觀望,抖動雙腿和打瞌睡的話,一個全職牧師的存在可能反而是不利的。而不幸的是,這是大多數教會的光景。一個優秀的牧師應該要訓練信徒,給他們工具,並且教導他們如何事奉。可以這麼說,一個優秀牧師的工作量要越做越少。就像當父母的,他所關切的是教會的自立和相互依靠,而不是仰賴牧師自己。俗話說:「給一人一條魚,你餵養他一天。教人學釣魚,你餵養他一生。」

教會的成功端賴於所有的信徒,而非教會牧師,有能力、有自信地使用他們擁有的恩賜,才幹和資源。神的首要目標並非造就牧師而是全會眾;並非聖職人員,而是祂的教會,也就是祂的身體,祂的新娘和寶貝。就這個意義而言,牧師在會眾的心目中越大,則在神的眼中越小。他在教會越不可缺,則他對教會事工越顯得無知。雖然牧師對教會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並非教會的中心。

牧師是一個牧者,絕不是治療師、保母或經理。牧師餵養羊群,給他們水喝, 也擋開掠食者。關懷是教會全體的事工。如果你所看到的牧師兼教師演好他的角色,教會就會正常地運作。一個牧師可能在教導、關懷或傳福音的其中一項很行,但絕少三樣都強。當然啦,他也不能對其它的事工不感興趣、漠不關心和毫無回應。勸勉事工是全會眾,而非只是牧師一人的事。在聖經裏「勸慰」這個動詞經常是指未完成而需要由「彼此」來補足的。這個動詞乃是針對教會而非只是牧師(帖前4:18,希 3:13,10:25) 。

「建立」 (oiko-dome)這個詞經常是指結構、建築和房屋有關的。它由兩個字構成。 「oikos」 (房子)和「doma」(大廈或屋頂)。房子不像茅舍小屋,而是堅固,穩定的和安全的;它不是用撲克牌卡片或草木禾楷造的。

鼓勵教會成長
4:13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

1990年當我在初次在美國 牧會時,還是個年青牧師。有位白人教會的年長姊妹朋友告訴我一個她從講臺聽到有關當牧師的忠告:

「第一年,他們崇拜idolize你;第二年,他們利用utilize你;
第三年,他們批評criticize你;第四年,他們拆解mutilize你;
第五年,他們放逐ostracize你。」

俗語說: 「牧師要隨時能講道、禱告並且打包走路!」

專家說,一個牧師只有短短的三年任期 。 當他離職時,他的成功與否端賴於他是否完成他的任務。他的目標是要搆到或如希臘字,有三重意思的「到eis」 所指的三件事情或英文的「到 to」(第十三節的「in」、「and」、「to」和NASB英文版本的三個「to」):一、同歸於一;二、長大成人;三、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因此,這三個目標是要保存合一,產生門徒和操練效法基督。第一是有關基督的群體;其次是基督的品格;最後則是要更像基督。

第一部分強調的是教會的「同歸於一」。這「同歸於一」的字除了兩次在本卷書第四章出現之外,從未在聖經中的其它書卷提及。第三節說:「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沒有任何比教會合一更好的見證,也沒有比一個四分五裂的教會有更壞的見證。俗話說: 「數月心血所造的房宅可以毀於一旦。」只有合一不會把人帶入前門,但失去合一會把人帶出後門。

第二項「長大成人」係指會友的心理和道德上的特徵。一個牧師的成就並非靠教會的節目、財產或擁塞的停車場來衡量,而是看會友在聖潔、穩重、順服基督、愛神、學習神話語和聽命的進步情況而定。會友是否較他們初來教會時更好和更成熟?「長大成人」係指一個人充分發揮潛力,有良好的進步,並且善於分辨輕重緩急。帶領一個沒有質和量成長的教會、會友對罪麻木不仁、對神的聲音漠不關心,並且被權勢迷了心竅的教會是毫無意義的 。Earnest Campbell牧師說得好:
「年輕就是在我們沒有建立學校,卻在其中就讀;
長大成人就是我們建立了學校,但不在那裏就讀。
年輕就是我們 沒有挖泳池,卻在其中游泳;
長大成人就是我們挖了泳池,但不在裏面游泳。
年輕就是我們不建教會, 卻在其中敬拜;
長大成人就是我們建立了教會,但不一定在那裏敬拜。」

第三項是要在效法基督的事上長進。效法基督乃是在我們的態度、行為和委身上彰顯基督。這也就是將一生奉獻給祂,順服祂,並且聽命於祂。

期望教會成長
4: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4:15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4:16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4-16)

你永遠不會 在教會聽到下列的話:
11. 讚美神!我在外頭找不到停車位。
10 沒有任何事像每年的好管家運動更鼓舞我,使我更加委身呢!
9. 牧師,我們要送你到巴哈馬去參加聖經研討會。
8. 既然我們都已到齊,可以早點開始崇拜啦。
7. 我喜歡唱我們從未聽過的聖詩!
6. 別管教會界的最低薪資標準。讓我們所付的謝禮能使牧師過和我們一樣的生活水平。
5. 我自願當永久義工,來教導初中主日學班級。
4. 我已經決定要把按月送給電視佈道家的500美元轉獻給教會。
3. 我自己發現作見證比打高爾夫球更享受。
2. 我聽得如此入迷,竟沒有注意到你講道已經超過了25分鐘 。
1. 嗨!該輪到我坐在前排的位子啦。

當牧師的喜樂如同希臘字所指的 「 那oti 」 (NIV 翻譯為「使」),也就是看到信徒們不再幼稚當孩子。孩子(nepios)這個字在哥林多前書13:11,因保羅五次重復提到而出名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孩子」並非青少年,青年人或未成年人。他們只是吃奶的嬰兒、小兒或蹣跚走動的孩兒,開始 學習站立,行走和說話。「孩子」在聖經裏和必須「乳養」(thalpo)的上下文一起使用,是指緊抱和溺愛他們,而不只是照顧他們(帖前2:7),並且在需要吃奶的上下文裏則指拒絕乾糧。(來5:13)

因此,有兩個希臘文的分詞適合描述「孩子」,那就是前後「搖動」和四處「飄來飄去」。前後「搖動」指洪濤巨浪;而四處「飄來飄去」則指呼嘯狂風。狂風使人動搖,而大浪使人沉沒。

這段經文有兩個「在en」的介系詞:第14節的「中了」其希臘文是「在」。經文的末尾則用另一個「在in」前後呼應。詭計(kubeia)指欺詐和騙局。而「欺騙」則指花招或詭辯。依照哥林多後書11:3的記載,這乃是古蛇用在夏娃身上的工具。

與「搖動」和「飄來飄去」兩個分詞相對照的是「說誠實話」,原本是名詞,在此用做分詞和動名詞。 保羅給我們最有力和重要的溝通原則,就是用愛心說誠實話。說誠實話而無愛心則會傷害和絆倒人;然而用愛心說誠實話則是敬重、幫助和醫治。兩種方式都會傷到人,但前者瞬間過去,後者卻是長久的。 前者變成敵人,後者則成為朋友。用愛心說誠實話是健康,真誠和有益的;其他的方法會導致憤怒,敵對和侵犯,因而讓黑暗誇勝。單是說誠實話叫人自義,然而單是愛心則軟弱無力。

結論:你是否對你的牧師在服事和他所受的呼召上給予應有的敬重?你是否知道他的財務狀況和家庭的需要?你是否用禱告扶持你的牧師?你是否「吩咐」他,或「鼓舞」他?你是否盡你的本分參加聚會,接受訓練並且自願服事?你是他的事工夥伴或點頭之交?他是你的屬靈長者或教會僱員?

英文版本:http://ntpreaching.blogspot.com/2008/03/paul26.html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